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62项专利护航 小麦变擀面皮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23日版次:04
| 乡村振兴 宝鸡实践 |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瑞雪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宋代欧阳修在《五绝·小满》中记录下小满时节这喜人的一幕。如今在小满时节,记者踏入宝鸡市金台区光明社区1700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田,放眼望去,延绵的秦岭山脉脚下,成片的麦穗饱满丰盈,长势良好。
  5月20日,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主办,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宝鸡市乡村振兴局、陕西农村报社承办的“乡村振兴的宝鸡实践”2024全国农民报全媒体调研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全国20多家涉农媒体相继走进金台区光明社区高标准农田、杂八得擀面皮产业园、金河镇永利村等地,实地感受乡村振兴下的宝鸡如何“凤鸣岐山”。
高标准农田科技感满满
  “我们种植的约650亩‘武农981’,预计成穗率45万粒/亩,预计今年小麦可以达到亩产1200斤。”金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维涛介绍。
  能称作“高标准农田”的田地可不简单。不仅要田成方、土成型,还要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
  “瞧!我们实验田播种行距像尺子一样笔直,那是因为我们用了小麦3335北斗导航、播种技术。”指着面前约1000亩的实验田,许维涛向记者介绍。
  如今科技感满满的高标准农田,几年前还缺少灌溉设施。光明社区党委书记张海涛回忆:“几年前,我们没水没电,小麦一年也只能种一季。自2019年金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我们的小麦变成了‘一年两熟’,年产量亩增约650公斤,每亩增收800余元。村集体统一规模化经营后,光今年就为村集体增加了100多万元的收入。”
  据了解,光明社区高标准农田配备三种灌溉模式,分别是移动式喷灌机、布带式微喷灌设施和浅埋式滴管设施,1700亩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水可“喝”。此外,通过手机实现一键灌溉,灌溉时间由过去7-10天缩短为4-5天。
专利技术控制发酵时间
  高标准农田中诞生的优质小麦,下一步去哪里?
  “我们与龙头企业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杂八得”)达成合作,企业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小麦,建立‘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许维涛介绍道。
  小麦被送到2020年新建的“陕西杂八得擀面皮产业加工中心”,投入到标准化、自动化、数据化作业的杂八得擀面皮生产车间。
  “我们车间目前使用日产30万套第二代擀面皮项目生产工艺,着重于产品的标准化,以数据化的方式决定生产工序,致力于让消费者每次吃到的都是一样的口味。”杂八得生产总监高勇说。
  从洗面、沉淀、发酵到熟制成型,优质小麦“变身”美味的宝鸡擀面皮还需要经过62项专利技术。例如,在沉淀、发酵阶段,采用擀面皮专用曲,使用夹层罐恒温设备等,这些核心的专利技术可以控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