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农村财富·种业、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转基因种子价格较普通种子高50%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28日
版次:
07
东北某地合作社在今年初囤积未售的玉米籽粒。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植宏
随着转基因粮食产业化不断推进,品种和技术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成为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两大关卡。产业化放开后,部分种企的转基因种子销售不如预期。但市场竞争的大幕已经拉开,围绕转基因的较量,明里暗里都已更加激烈。
种植户的接受程度不一
作为“新鲜事物”,一部分农户在接受转基因上需要一定时间。内蒙古通辽某农业公司常年种有2万亩左右的大田玉米,该公司负责人说,知道转基因玉米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可供选择的品种相对有限,今年仍会选种非转基因品种。“转基因的优势在病虫害重发时才能凸显,价格又比常规种子高,向农户推广存在一定难度。”一位种企负责人表示。
此外,也有种植户对转基因十分认可。河北魏县种植大户李西林,在未进行任何试种的情况下,便计划在今年种上1000多亩的转基因玉米。作为当地出了名的种粮高手,他曾创造百亩玉米连片亩产超1000公斤的成绩。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种企主动联系他开展品种示范。
2024年的转基因玉米种子销售不如预期。内蒙古通辽农资经销商张明(化名)原对转基因种子销售充满期待,但受粮价低迷影响,销量远不及预期。记者在东北走访发现,玉米收购价跌破1元/斤,农户囤粮观望,新季种子销售受阻。
部分转基因种子销量较好,这些品种在当地原本就有很大销量,变成转基因后自然更受欢迎。种业巨头隆平高科曾在2024年4月28日表示,玉米种子“裕丰303”推广面积超过郑单958,成为全国第一。作为主打品种,“裕丰303”近年来稳居全国玉米推广面积前三。目前,相对应的转基因品种“裕丰303D”“裕丰303R”已通过审定并在多地畅销。
转基因种子的价格,往往可比普通种子高出50%以上,不同企业、不同品种间的差距很大。在通辽,以5000粒装(约一亩地的用种量)为例,有的品种每包突破100元,较相对应常规种贵了2-3倍。也有的只高出10-20元,甚至低于一些常规品种。“种子价格取决于每个企业的营销策略,有的想从一开始就抬高价格,也有的想靠低价先抢占市场。”“本来就受欢迎的品种,变成转基因后会更受欢迎,涨价的底气更足,涨幅也会更大。”业内人士分析。
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
转基因产业化后,我国玉米种业市值有望从300亿元大幅增至450亿元,大豆种业市值也将从75亿元增至100亿元。参照国际经验,我国转基因玉米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在5-6年内达到80%-90%,以全国玉米年种植面积6.5亿亩计,转基因玉米有望达5亿亩左右。
河南技丰种业集团董事长李继军认为,转基因推广应确保农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其他各方也要有所收获,形成正向循环,推动更多资源投入研发。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介绍,转基因产业化后,产业收益将在生产端、流通端和市场端按一定比例进行分享,具体比例遵循市场化原则。
种植转基因作物带来的增收大约为200元/亩,增收部分的分成比例以10%计算,则转基因种子的溢价为20元/亩,由性状公司、种子企业、渠道商三方共享,分配比例大致为各占三分之一,有的性状公司可分得40%以上。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性状公司分得的效益相对偏高。“等性状公司的数量超过20家,科研单位和大学更多地参与竞争后,分配会更加合理。”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参照国际经验,未来国内的性状公司将进入淘汰阶段,最终仅剩下几家主导市场。
统计农业农村部2019年至今发布的批准清单可知,目前我国共有20个转基因玉米转化体、7个转基因大豆转化体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包括抗虫耐除草剂玉米12个,耐除草剂玉米6个,抗虫玉米2个;抗虫耐除草剂大豆1个、耐除草剂大豆5个、抗虫大豆1个。
拥有转化体数量较多的均为企业:大北农、杭州瑞丰各6个,新安化工4个,中国种子集团3个。2024年5月8日发布的最新批准清单中,奥瑞金种业首次获得一个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安全证书。
有了性状产品并不意味着占领市场。对于只拥有性状产品的纯生物技术公司来说,转基因的推广成果如何,取决于和其他种子企业的合作。
目前已通过国审的两批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包括64个转基因玉米、17个转基因大豆。从品种名单可看出,目前行业合作呈现相对开放的态势。如中国种子集团的品种,有的用了自家转化体,有的用了大北农转化体。隆平高科及其子公司同样如此。多家种企没有自主转化体,分别与不同性状公司(单位)合作并推出转基因品种。这些品种的转化体来源数量较多的有大北农、瑞丰生物、中国农科院。
“转基因放开后,既竞争又合作成为主流。”李继军表示,种业将进入抱团发展、全面竞争的时代,种子企业、性状公司、经销商以及农药、化肥等配套行业之间将进入全新的竞合关系,进一步推进中国种业产业升级。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获得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G证,是种企推广销售转基因种子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我国已向26家企业发放该证。查询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截至2024年5月25日,获得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A证,有效区域为全国的企业共有149家。其中,玉米79家、大豆5家。所谓A证,即生产经营相结合、有效区域为全国的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这些是转基因产业化竞争的核心力量。”李继军介绍,目前转基因品种审定由农业农村部统一安排试验,尚未放开省级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等审定渠道。转基因品种参试、审定名额有限,主要向A证企业倾斜,其他企业较少。
转基因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拥有转化体安全证书,又拥有传统优势品种的企业,将在产业化竞争中拥有更大优势。如大北农、中国种子集团、控股了瑞丰生物的隆平高科。大北农是国内首家同时拥有转基因玉米、大豆安全证书的企业,或可凭借其性状环节的龙头优势获取专利授权使用费用、同时借助其子公司切入转基因玉米品种销售环节。隆平高科在最近公开表示,“目前还依赖于使用其他公司的转基因技术并支付相应费用,在底层技术和资本积累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转基因产业化后,我国种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有业内人士预测,我国玉米种企的数量或将由目前的1700多家逐渐降至500家,在全国6亿亩玉米种植面积中,30家头部玉米种企占据50%的市场份额,剩下50%由其余400多家种企分享。
“转基因产业化将推动中国种子企业的大整合,这是无法回避的。”李继军表示,在未来,头部种业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小微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中型企业则要找准出路,或兼并重组进入头部企业,或发展成头部企业,或转换赛道,投入水稻、小麦等口粮作物市场。
在国外市场,目前真正在被推广利用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并不多。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大公司的抗性基因使用权,提前将抗性基因回交转育到骨干亲本,从而抢占市场。吕玉平建议种企与性状公司深度绑定,可以通过股权合作实现“性状+种业”的合作。“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这一方式,从而实现整个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上一篇:
下一篇:
视禾苗长势 巧施中期肥
上一篇:
下一篇:
视禾苗长势 巧施中期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