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5版: 一周天下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去大凉山支教”成生意,7天费用超万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15日
版次:
05
正在体验采茶乐趣的学生们。 图据重庆日报
尽管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但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却早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正在排队等捡漏。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会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
在某知名研学机构的海报上,几名皮肤黝黑、头发凌乱的“大凉山的孩子”被公然印于其上。
“这是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的一个宣传,该项目正在招暑假公益志愿者。”小武是浙江金华一所高校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从上述机构的宣传中了解到“大凉山缺乏英语老师”这一信息的。结合照片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求学习的眼睛,让小武对大凉山“教育落后”“缺老师”等情况深信不疑。
此前想去大凉山支教的杭州大学生陈立也告诉记者,他此前看到过一个7天6晚的大凉山支教研学团,售价高达10980元。“去掉路程时间,实际只支教5天。并且食宿标准与项目价格相比对的话,性价比明显较低。”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研学机构打着“公益”名义,高价售卖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价格普遍在8000元-11000元,个别较贵的则卖到了40000元。而这些研学项目的宣传“标配”视频里,常常会有大凉山的孩子光着脚身背干柴走山路,以及挖土豆、生火做饭等镜头,借此放大悲情博取公众同情。
事实上,重重大山早已影响不了大凉山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层面,这些年来,有了天翻地覆变化。
“我支教所在的一所县城中学,一个学期招来了70多名正式编老师,很多是一流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张华向记者表示,外面铺天盖地宣传大凉山缺支教老师,与实际情况并不符。但他也不否认,目前大凉山确实还存在现实问题,“新招聘的老师需花精力提升孩子文化课。孩子们平时学习压力比较大,一方面要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还得补基础。因此,真正的公益支教还是需要的。”
点 评
支教就是支教,研学就是研学,不应该将其目的和初衷混为一谈。相关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严格筛选来支教的机构和团体,不要因为“抹不开面子”,就让孩子们天天忙着当“群众演员”。市场也应该主动拒绝这种“卖惨作秀”式的“支教”,让每一次支教都能真的带来改变,留下意义。
上一篇:
欧洲议会选举结束 政治光谱向右倾斜
下一篇:
多名网红医生摆拍“帮患者”故事
上一篇:
欧洲议会选举结束 政治光谱向右倾斜
下一篇:
多名网红医生摆拍“帮患者”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