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4版: 区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驻丰顺留隍镇工作队擦亮特色产业招牌
光伏照亮增收路 全镇36村年入“10万+”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20日
版次:
04
“留隍橄榄”于2023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标志。
南方农村报记者 谢晓莉
策划 严亮 洪继宇
统筹 苏晓璇 段凤桂 肖婉琦
撤队的时间将近,但工作队手头仍有不少事要忙碌,“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驻丰顺留隍镇工作队工作队队长胡增辉念叨着。
三年来,工作队的努力让留隍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62户重点监测户中有53户有序退出,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光伏发电照亮村集体增收路,3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留隍橄榄”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标志、留隍镇骑楼古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成功申报,当地特色招牌进一步擦亮。
善用新政策 试点光伏效果好
“我们村集体只有一片公山,根本没有土地来发展产业,每年村集体收入只有入股分红的3万多元。我在村内当干部这么多届了,一直找不到办法。”2022年,小东村支书胡雁洋向工作队倾诉了多年来的困惑与无奈。
彼时留隍镇各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有16个村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而症结在于资源禀赋欠缺。
转机出现在2022年,丰顺县发布《2022年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奖补方案》,纳入奖补范围的行政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按项目建设实际结算总额50%进行奖补,为留隍镇各村指明了方向。
意外的是,各村积极性却不高。胡增辉介绍称,虽然有奖补,但是镇村需要按照15%和35%的比例进行筹款,村支书都表示经济压力大,而且十分担心光伏项目回报率低。为了解决各村的后顾之忧,工作队选取了小东村和上湾村作试点,起到示范作用后再陆续推广。
2023年5月,小东村和上湾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楼顶架起了光伏,并成功并网发电。其中,小东村的光伏项目是121.26kW,当年光伏收入7万元;上湾村的光伏项目分别是55.46kW和42.3kW,当年收益3.35万元,加上小东村入股分红3万多元,以及上湾村生态公益林补助款和投资收益共9.8万元,两村在202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的目标。
“看到试点村的收益不错,我们村也积极争取到光伏发电站项目,工作队还经常来村里了解项目进度。”新美村支书叶树春打开手机小程序,展示当天的光伏收入情况。由于并网1个多月以来,半个月都在下雨,目前的光伏收益为4000元,不下雨的时候预计每月收入7000元,全年预计增收6万元。“我们村投入了23万元,按照现在的势头,很快就可以还清这笔钱。”叶树春说。
胡增辉介绍,全镇共有18个村建设了光伏发电站,目前验收工作正在开展,实现全镇36个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
改良橄榄树 新果一斤上百元
作为省级青榄专业镇,留隍镇橄榄种植面积达3.8万亩,几乎家家户户种植。但长期以来,果农习惯“看天吃饭”,橄榄的经济效益提升受到一定限制。
果农是当地的“土专家”,改变他们一直以来的种植习惯存在较大难度。为了作出示范,工作队与留隍橄榄协会对接,在广东裕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开展橄榄树改良工作。
“大部分橄榄树高10-15米,有三四层楼的高度,最高的甚至有七八层楼高。橄榄品相不稳定,采摘时也会存在人身危险。”留隍橄榄协会秘书长、广东裕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廖嘉臣告诉记者,在工作队的技术帮扶下,高大的橄榄树矮化为3-5米高,果农站在小板凳上就可以采摘,且不影响橄榄产量。
新品种在口感和产量上都有明显提升。“两年开花、三年结果,品质亮丽,2023年卖到了120元一斤。”廖嘉臣说。
此外,在工作队的积极协助下,“留隍橄榄”于2023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标志,在品牌化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保护骑楼街 千年古镇焕新生
地处韩江之滨,留隍镇居于梅州、潮州及揭阳三地之间,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在此地相汇交融。据《丰顺县志》记载,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留隍设巡检司,其时有内街、外街、下街、横街等处店铺360间。早在清代年间,留隍就已成为韩江中下游比较繁荣的小商埠。
在悠悠岁月里,留隍镇较为完好地保留下由300多座骑楼组成、约800米长的骑楼街,极具潮客文化特色。但在岁月的洗礼下,骑楼街的外表已经斑驳、路面坑洼、“三线”十分混乱。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工作队积极配合留隍镇政府实施骑楼古街改造项目,其中一期由乡贤捐助资金1800万元。工作队还积极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沟通协调,申请下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经费700万元,开展二期和三期工程项目。目前,骑楼古街改造一、二期项目已全面竣工验收,三期正在施工中,留隍镇骑楼古街历史文化街区也已申报成功。
上一篇:
揭阳一老人组被村“两委”解散
下一篇:
上一篇:
揭阳一老人组被村“两委”解散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