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农村搭建婚恋平台,社会转型的温情注脚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22日版次:02
| 快评 |
  近日,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就市政协委员《关于搭建婚恋平台拓展农村青年交往面的建议》作出答复。在答复函中,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梳理了农村大龄青年娶妻难的现实困境,并称各区县应搭建农村青年婚恋平台,鼓励和引导未婚青年报名参加通过婚恋平台组织线下相亲活动。同时,区县要发挥市场婚介所作用,借鉴组织成立农村婚介平台,学习河南“王婆说媒”做法等。
  农村青年的婚姻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根植于经济、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多重交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外流、性别比例失衡、教育与经济水平差异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农村大龄青年的婚姻难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背景下,西安市农业农村局的响应之举,是基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农村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及经济发展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重塑。
  婚恋平台的搭建,是弥补传统婚介机制缺失的关键一步。在传统乡村社会结构逐渐解体,而现代婚姻观念尚未完全普及的过渡期,农村青年往往缺乏有效的社交途径。平台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正规、安全的交友渠道,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拓宽选择范围,提升婚恋匹配效率。
  婚恋平台的推广,鼓励农村青年自主选择,强调情感基础与个人意愿,是对其婚恋自由的正面支持,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就此而言,此举措具有深远的社会整合功能。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促进农村青年的个人成长与社交能力提升,增进农村社区内部的凝聚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婚恋文化氛围,对抗高额彩礼等不良习俗,推动形成更为平等、文明的婚嫁新风。
  西安市的这一尝试,无疑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它启示我们,面对农村青年的婚姻难题,政府应主动作为,利用现代科技与社会管理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探索适合本土特色的解决方案。它彰显了政府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为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农村社会环境提供了宝贵经验,其示范效应与借鉴价值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强调了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协同作用,凸显了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物质层面的富裕,更需精神文化的同步提升。婚恋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稳定农村家庭结构,吸引人才回流,为农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长远来看,解决农村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化社会改革,包括但不限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推进性别平等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农村青年的婚姻困局,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黄鹏飞,时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