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贵品出山 竞渡湾区

贵州品牌农产品大湾区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22日版次:04

  广东名厨用贵品做出了一桌粤菜。 李卓然 摄

  一边是我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主阵地。乌蒙山、苗岭、大娄山、武陵山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基本骨架,种类多样的地道风物蕴藏黔山秀水之中。2023年,贵州持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茶叶、辣椒、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禽等重点产业,全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推动一批深山“土特产”走向全国大市场。
  一边是有着“中国第一湾”之称的粤港澳大湾区。临海向洋的地块,拥有5.6万平方公里土地和8000多万人口,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超12%的GDP,其庞大消费市场超过了一个中等国家经济体。当下,在大湾区的每一天、每一秒,都有来自全世界的优质农产品汇聚,让不同的风土味道撩动湾区市民的味蕾,成为培厚中国农业活力市场土壤的生动实践。
  山与海的距离,正因农业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而不断缩短。6月20日,贵州品牌农产品大湾区系列推介活动在广州成功举办,同期启动了贵牛黔茶体验周。活动上,优质贵品惊艳亮相市场,产销对接拿出真金白银,“贵品粤味”邀请世界共享。
  以此次贵州农产品大湾区推介活动为契机,贵州农业入湾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千山之巅孕育独有贵品
  大娄山脉延绵南下,相连九万大山,汇合之处被贵州的老百姓称为独山十二景之首——独秀峰。“一山独秀,便是独山”,黔南州独山县坐落于此。
  “只有在这大山之中,它们才长得好。”初夏,在独山县百泉湖村岑,种植户岑天武指着一排排迎风而立的油桐树,用粗糙的手比划着大山里的“经济账”,“都说大山种不出粮,但这些山里的作物却能撑起我们村的‘半边天’。”
  群山之中孕育经济作物,这是独山县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围绕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绿色方向所走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年,在广州黄埔区对口帮扶下,独山县还成立了贵州亚鸿油桐产业研究院,预计建成后每年可产优质油桐苗木80-200万株,产值可达4000万元,20%将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独山县的西边,渡越涟江、濛江,会看到一片高原上的天然牧场,一头头关岭黄牛悠然地吃着鲜嫩皇竹草。那里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近年来该县牵住“牛鼻子”,定好“牛”调子,创出“牛”路子,把关岭牛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带动高山牧草种植,以持续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产业。当前,关岭已在全国各地已开设关岭牛生鲜直营店、旗舰店和火锅店等1900余家,2023年关岭牛还作为冠军奖品走进中山凤凰公园,搭起了两地老百姓的情感桥梁。
  将时针拨回202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
  这是立足现实的智慧,也是迈向未来的蓝图。
  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0%,森林面积是耕地面积的3倍,发展林下经济优势明显。发展林下经济,目的就是把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世界共享千山之巅孕育的贵品,让生态好的农村也成为收益好的农村。
  在“武陵之巅”梵净山,山脉东麓的江口县,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连日鸣转,只为尽快将“夏天的第一口抹茶香”带到粤港澳大湾区。
  “我们主动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希望能让更多大湾区消费者品味贵州抹茶的美好。”在贵州品牌农产品大湾区推介活动现场,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抹茶与梵净山的邂逅是天作之合,而贵州抹茶与大湾区市场的相融是一场毋庸置疑的双向奔赴。”
  “梵净抹茶”的故事始于2017年。当年,江口县引进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精制车间,被外界称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
  梵净山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天然山区孕育优质抹茶。“这里产的抹茶更绿,更有鲜爽感,绝不亚于国外的产品。”在推介活动现场,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同志向现场嘉宾推介。
  无论是油桐树,还是“梵净抹茶”,这些诞生于群山之巅的贵品,独具特色且品质上乘,是大自然赋予贵州的礼物,也是贵州农业敢于走向全国的底气。如今,以新质生产力加持,辣椒、刺梨、蓝莓、天麻等“贵字号”农产品,正通过精深加工走出大山、走向世界、风行天下。
山海一家助力贵品出山
  夏至前夕,广州市燕岭大厦,贵州品牌农产品大湾区推介活动人头攒动。在镇宁蜂糖李展区,嘉宾市民络绎不绝。
  镇宁蜂糖李无疑是近年来贵州最受关注的“网红”水果。每逢6月,全国水果经销商就将目光放在了镇宁自治县六马镇,一颗颗甜蜜果子如同一枚枚闪亮的金币,市场价值巨大。
  据镇宁自治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镇宁围绕蜂糖李打造了一条产值超十亿元的甜蜜产业链,蜂糖李发源地——镇宁自治县六马镇也在2021年11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成为了贵州省唯一入选乡镇。
  而在过去,这样甜如蜜糖的山果,鲜有人问津。
  “过去是零星种植,标准不一,品质参差不齐,做不大,也走不出去。”在贵州品牌农产品大湾区推介活动现场,一位常年奔波于华南地区农业市场的贵州经销商这样回忆道,“改变还是源自广州兄弟的到来。”
  2021年,广州市越秀区与镇宁自治县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双方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快镇宁蜂糖李产业向精细化、标准化转型。项目计划投资总额8000万元,以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及农民投入,初步补齐标准化种植、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科技研发等产业链短板,助推镇宁蜂糖李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转型。
  不只是镇宁。2021年,中央决定广东结对帮扶贵州,广东安排珠三角6个经济强市84个县区结对帮扶贵州8个市州66个脱贫县区。从那时起,广东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超4800人,沿着珠江水系一路西进,奔赴贵州大地各乡村发展一线,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千百年来,美丽珠江相连贵州高原6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域,粤黔两地天生就有同饮一江水的情谊。”推介活动上,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同志讲述了粤黔两地的一脉情深。他指出,如今的贵州大地,融入广东元素的共建产业园区欣欣向荣,六盘水市万亩猕猴桃“吨产园”、10万亩刺梨“千斤园”、万亩茶叶“万元田”等产业园区涌现,贵品出山正当时。
  历经粤黔协作的快速发展,累积了雄厚的农业实力,贵州农业发展已走向下一个阶段。当前,贵州正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通过携手广东举办大湾区推介活动,让“贵字号”农产品拥抱湾区超8000万人消费市场。
  据统计,围绕黔货出山入湾,广东已先后帮助贵州新增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51个,组织贵州农特产品申报“圳品”认证并获认证47个,支持并打造了贵州鸡蛋、刺梨、镇宁蜂糖李、习水麻羊、水城猕猴桃等地标产品。
粤黔携手奔向千里之外
  2023年10月,贵广高铁的提质改造,全线按最高时速300公里运营,贵阳至广州、深圳、香港的时间进一步压缩。
  提速的不只是高铁,还有粤黔两地的协作。今年6月初,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到广东学习考察,粤黔双方围绕“贵州所需、广东所能”和“广东所需、贵州所能”再次碰撞交流,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
  粤黔协作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缩影,合作共赢是唯一目的。在贵州,每一支工作队,每一个帮扶县区,每一个农业产业发展阵地,都犹如一只只手指,汇聚一起则是“握指成拳”的合力,推动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虽然不是贵州首次入湾推介,但是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诚意。贵州绿茶、都匀毛尖、兴仁薏仁米、遵义朝天椒、贵州黄牛、黔东南小香鸡、黔菌、修文猕猴桃、遵义红、镇宁蜂糖李等,一批粤黔协作培育的优质农产品,让更多人感受到粤黔协作的落地成效。同时,活动首创贵牛黔茶体验周活动,在广州地标重点推介,让更多湾区市民品味贵州味道。
  “我们不仅是要把西南大山里的地道风物卖到千里之外的广东,更是要让湾区人民了解贵州农产品,爱上酸辣鲜爽的黔味,丰富沿海市民的餐桌,鼓起黔地群众的腰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同志说道。
  通过一场创意活动,让粤黔协作的有效成果沿着滔滔珠江,西出黔山,东抵粤海,这既是粤黔协作的一次“练兵”,更是为粤黔协作筑牢根基,坚定信心。
  “粤黔协作工作队一定努力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提供好‘贵人服务’,结好‘贵州亲’,服务广东人。我们在贵州等您!”推介会现场,粤黔协作工作队有关负责同志说。
□韩安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