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首个自主中小肉鸭两年创产值超2.5亿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22日
版次:
10
白羽鸭外观已经稳定,后代白羽比例已接近百分百。
27岁那年,硕士毕业的王丽霞接下肉鸭新品种育种课题。
养鸭15年,她成长为团队育种技术负责人,选育出中国首个自主中小肉鸭,新品种经两年推广,如今已创造2.5亿元经济价值。
白羽鸭占比从20%升至80%
2007年,王丽霞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武汉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当时,研究所里“选育中小体型优质肉鸭”的课题急需育种人才。在大学期间学猪育种的王丽霞,是科室唯一懂育种的人。
刚开始时,国内没有“中小体型优质肉鸭”培育的先例,但湖北是鸭肉深加工大省,酱板鸭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王丽霞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市场上主流的肉鸭虽体型大、生长快,但不适合做酱鸭产品,小体型鸭风味更好,却没有产肉性能良好的稳定品种。
“我们需要培育一种既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又肉质风味好的中小体型肉鸭。”王丽霞介绍,研究团队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十多个品种,开始进行杂交育种试验,“摸索着前进”。
2010年前后,王丽霞与团队选中了卖相独特的乌嘴青脚白羽鸭为新品种外形,继续进行稳定品种外观的工作。经过3年试验,团队将杂交后代里白羽鸭占比从20%提高至80%。
推广数量超过1000万只
随后的多轮试验,后代白羽鸭的比例提升速度很慢,无法达到新品种的要求。
有团队成员提出办法:“只要某个家系后代出现一只非白羽鸭子,就把这个家系里的鸭子全都淘汰,说不定就能养干净了。”
为了试验成功,王丽霞决定“搏一把”。第一年,鸭子外貌表型淘汰量从近400只猛增到超1000只。但到了第二年,鸭子毛色已纯净不少。2014年8月,雏鸭褪去灰毛露出白羽,白羽鸭比例已接近百分百。
经过进一步专门化品系选育,2022年,“武禽10肉鸭配套系”通过国审认定,成为武汉市首个获得国家审定的畜禽新品种。
如今,兼具口感、产肉量、好养殖等优点的“武禽10肉鸭配套系”,已在多个省份推广,累计推广数量超过1000万只。周黑鸭、绝味食品、小胡鸭等知名品牌正使用这类鸭子试制加工,创产值超过2.5亿元。 □据长江日报
上一篇:
深汕首试稻鸭共生 生态种养新模式
下一篇:
ST天邦被告上法院 要求支付超12亿元
上一篇:
深汕首试稻鸭共生 生态种养新模式
下一篇:
ST天邦被告上法院 要求支付超12亿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