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今年水稻机收损失率要低于2%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29日版次:07

  广东省夏收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自2021年起已连续举办4年。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迎 喻珺

  6月26日-27日,2024年广东省夏收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农机推广“田间日”(双抢)暨农机作业防灾救灾应急演练活动在阳江举办,全面展示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应急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据了解,2023年全国共有5个省(区)进行双抢早稻机收损失数据监测,1044个监测点的平均损失率为2.14%,较2022年下降了0.42%。2024年水稻机收减损目标为损失率降至2%以内。
广东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农业总体上已经走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时代,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在2022年已达73%,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率86.9%。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徐振兴指出,要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推技术、提单产”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农机作为农业生产和应急救灾的主力军作用,切实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农业防灾减灾作为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细、抓实。
  2023年,我国小麦、水稻和玉米机收平均损失分别降至1%、2%、2.2%,2024不低于2023年的水平。
  “减少损失就相当于增加了产量,这对广东保障粮食安全来说,非常必要,也大有可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孟欣说。今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广东省2024年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关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粮油作物机收损失率监测调查工作的通知》,在全省部署损失率监测调查工作。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运用指导处处长张健表示,2024年机收减损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稳定控制在1%,水稻降低到2%以内,玉米降低到2.1%-2.2%之间,今年广东的水稻机收损失率目标任务是2%。实现以上任务,要做到“五抓”——抓机具提升,加快推广低损收获装备;抓机手作业,切实提升规范作业技能;抓服务保障,有效确保作物适时收获;抓应急救灾,有力减少粮食因灾损失;抓监测考核,持续压紧压实地方责任。
  在夏收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中,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以及优秀奖20名。裁判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连飞介绍,技能大比武自2021年起已连续举办4年,参赛选手安全操作和减损意识明显提高,操作技能不断精进,大部分机手都能够流畅的完成竞技项目。“侧面反映了广东省农机平均作业水平在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推进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应用
  据统计,今年4月以来,广东各地累计动员、出动1004支/次应急作业服务队、1.5万台/次农机具、1.1万人/次参与救灾,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应急救灾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当前我国农机应急救灾能力整体还有待提高,主要问题包括农机防灾救灾能力家底不清、防灾救灾机具总量缺乏、防灾救灾人员队伍力量不强、指挥调度系统运行不畅等。”徐振兴指出,我国农业生产正面临着资源禀赋约束和环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挑战,农机防灾减灾救灾和增产减损的压力较大。
  据统计,全国已组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2700多支,遴选建立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4300多个、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2400多个。同时各地支持引导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储备应急作业机具装备,共储备了5820台履带式拖拉机、22841台履带式收获机和649台移动式烘干机及排灌设备千万台。
  徐振兴表示,要大力推进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应用,稳步推进高性能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分区域分作物总结形成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强单产提升技术培训指导,并持续推进机收减损。此外,要在农机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健全长效机制。“一是强化防灾救灾装备配套。二是提升农机防灾救灾能力。三是完善农机防灾救灾机制。”徐振兴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