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牛奶收购价连续27个月同比下跌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29日版次:09
  时间接近年中,但乳业上游原奶行业的情况却越发艰难。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截至今年5月,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已经同比连跌27个月。据了解,由于原奶整体减产的情况不及预期,行业复苏进程或比预期更晚。
供过于求形势仍在持续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5月份鲜活农产品供需月报,国内供过于求形势仍在持续,国内生鲜乳价格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下降持续时间为201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今年5月份,国内奶业主产省生鲜乳收购价为3.39元/公斤,环比跌2%,同比跌12.4%。
  河北奶农王鹏表示,年初时河北奶协给出的一季度生鲜乳交易参考价在3.6元/公斤,乳企也基本按此价格执行收购,但这一价格已经跌到2018年一季度的水平,也就是上一轮奶价调整的最低点。
  王鹏在河北经营着一家大型现代化牧场,因此原奶销售较为稳定,但目前合同奶价也只有“3元多点”。而河北其他地区奶农表示,由于奶价太低,加上乳企不断限收或合同到期不再续约,当地中小社会牧场包括上述奶农在内,已经悉数出局。
  2023年,国内主要原奶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或亏损,其中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净利润分别下降了68.9%和79.3%,优然牧业和澳亚集团净利润则分别亏损10.5亿元和4.9亿元。
行业呼吁统筹原奶供给
  此前对于原奶走势,行业内普遍认为,要到今年三季度之后,随着市场产能加速出清,奶价才会出现反弹,但目前产能去化并不理想。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曾在行业论坛上透露,国内需要每天减少8000吨原奶产量,才能大幅缓解目前原奶的产能过剩。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到6月第2周数据显示,国内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仍未止跌,为3.3元/公斤,同比下跌13.4%。
  “目前的局面让人痛心。”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中国原奶行业十多年中经历了多次供需失衡,反复上演“缺奶-养牛-过剩-杀牛”的情形,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江苏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长宋慧亭认为,过往原奶行业供给和需求缺乏管控,乳企像在农贸市场采购一样按需购买原奶,这导致养殖端风险大,但与此同时,养殖端产能增减也同样无序,缺少规划。
  因此宋亮也呼吁,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各省农业资源进行统筹,建立原奶供给配额制,以销定产,加强牧场审批管理,保护养殖户利益,此前欧盟也采取配额制管理原奶产业;另一方面,国家应建立原奶产销预警机制,帮助行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栾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