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以诗歌串联水乡风物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01日版次:12

  中山南朗水乡人家。 视觉中国供图

  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江与北江下游出海处的中山市是大家所熟知的,这里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香山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浓郁的广府文化,为香山文化在本质上注入了神魂,使其在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文化崖墙上,留下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图腾。
  中山市还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美食之乡的美誉。不说别的,中山旅居在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就有80多万人。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的融合地。中山这块水乡的土地之上,古村座座,古巷深深,古榕青翠,古桥深沉,那龙舟赛,那红树林,无处不充满生活的乐趣。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海风习习的渔舟唱晚,华灯醉影的夜饮食肆,古树环抱的香山翠亨,更让中山散发着激情四射的时代魅力。
  河网纵横的中山是一座水上的“市”,更是一座漂在水乡上的“城”,也可以这么说,中山是一座似乎永远也探不完秘的“市”,是一座似乎永远也寻不完幽的城。说到水上的“市”,谈到漂在水乡上的“城”,中山确实当之无愧。据说在并不遥远的明代以前,中山还是一座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漂”在海上的岛屿,那时的中山是包括了珠海和澳门的,因盛产沉香,中山有着香山的雅称。岛屿的境域,为现今的五桂山和凤凰山(今为珠海市)及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地,即石岐至澳门一带的陆地。所以,中山的魅力当然让她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磁石,也让我的脚步一次次被吸引着,一次次光临香山。
  我曾与丘树宏先生等一干友人雅士在翠亨外的崖口住过一晚,民宿雅居,田园蛙鸣,也让我的诗心开启,一组关于崖口的诗也曾乘云北上,端坐过一些报刊的“厅堂”。也为追寻中山海的雅趣,我曾乘舟笑览过万山群岛,更让带着岛味海风的诗,墨写过云天的霞光。于此极具魅力的幽地福地,诗路应该大开。读夏志红的诗集《中山诗歌地图》有此感觉,此刻似乎我也有了诗意,也让心眸的镜头紧随书中诗行,游弋在东、西、南区的街巷,游弋在三角、三乡、大涌的田园河流,游弋在岐江河外的步行街,追忆那些旧事和念想。
  夏志红的《中山诗歌地图》确如书名,诗,真正成为了放飞中山风物的风筝。翠亨、石岐、小榄、古镇等中山名镇,岐江河、烟墩山、西山寺、逢源街那些中山熟悉的“乳名”,香山家宴,泰上王腊味,东凤小院,诗河上的轻舟总在不经意间载你抵达那些舌尖上的故事之地,品味中山的美食世界;詹园、濠头、古鹤、大尖山、沙口渡口、民众水乡,文化的溪流,以诗歌的旋律连接起条条小径,追寻着中山文脉的一个个源头。
  就这样,夏志红用《中山诗歌地图》将中山的自然与人文,文学与地理,美学与风俗,乡野与都市,现代与历史,甚至是道与德这些哲学与思想的天花板命题,通过一条诗学的青藤串联起来,于是,诗园里那些无数艳丽的花朵,也就在传统的鲜艳里,又派生出了新的雅致。

 穿过张灯结彩的博爱路
 我从中山路直奔S形的大环村
 再小的弯,也是环绕着故土的
 再小的涌,也是缠绵着故乡的

 古树、碉楼、庙宇、院落
 古井、小桥、流水、人家
 村庄,生命的细纹和精神的   驻守
 牢牢定格在清澈如水的河底
 雕刻一种深到灵魂里去的透明
 生活的环,一环扣一环
 我不知道中山还有小环村否?
 但我知道大环的名气响彻云霄
 飞将军张惠长长了大环的志气
 文曲星吕文成滋润着大环的文  化底蕴

 我探访大环时天空突然下起   了雨
 一群白鹭在风雨之间展翅翻越
 用心看雨,听雨有心
 六百年历史岁月的大环似乎在  告诉我
 大道之上,《平湖秋月》是我们  美丽的乡村
 环林碧水,《步步高》是我们踔  厉奋发的美好生活
——《中山诗歌地图》之《大环村》

  这首是夏志红诗集里关于大环村的诗记,读到此,脑海中突然就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如果各地的诗家都将家乡的风物附在自己所熟悉的故乡地图之上,比如荆楚,比如海南,比如中原、江南,比如塞北、关内、关外,比如天山南北,大河上下,比如云贵与青藏高原,诗学的风景是否会更加绚丽多彩?花海是否会更加艳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自然之酒是否会更加甘醇?眼前的诗行,是夏志红的《左步村》正在跳动着的文字:

 向右走一步
 跨过爷爷走过的桥
 翠亨村成就了中山路

 向左走一步
 跨过父辈走向黎明
 我们走对了自己的路

 向前走一步
 跨过今天的所有
 美好的梦想都在未来……
□胡红拴

下一篇:应是“粲然一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