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七字歌”助豇豆实现绿色种植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06日版次:08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志敏

  广东是豇豆重要的种植区域,为进一步推进豇豆绿色种植和安全用药,日前,广东豇豆绿色种植技术田间示范线上培训班在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的豇豆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举办。
花荚同株致使病虫害防控难
  作为一种花荚同期作物,豇豆易感染蓟马、斑潜蝇、豇豆荚螟、烟粉虱等害虫,易发生枯萎病、根腐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
  为什么豇豆易出现安全风险?华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仼、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组织协调机制专家组组长徐汉虹教授介绍,豇豆的开花期和结果期属于同一周期,花荚同株,而这一阶段最易发生蓟马等虫害,影响豇豆生长,“如果要打药防虫,那么很可能会把药打在果上造成过量残留,因此要选择物理、化学、生物‘三位一体’综合防治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
  “收获期的用药,是造成豇豆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生物农药研究中心主仼张志祥教授介绍,农户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在安全时间内用药,“由于豇豆是连续性收获,1至2天采收一次,这就意味着豇豆采收时易未脱离安全间隔期,这也是造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过去几年,广东在豇豆绿色种植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副主任黄忠革表示,2021年5月以来,广东省聚焦豇豆病虫害防治主要难点,在全省63个示范基地开展病虫害防治绿色种植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通过示范带动辐射周边乃至全省豇豆种植户,大大提升了豇豆种植技术水平,实现了豇豆生产产业化、病虫害防控绿色化、农药使用减量化的目标。2024年,为了进一步突破性提升豇豆产品质量,广东结合实际制定了《广东省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
  “枯枝败叶清出田,田间杂草四边空,烟渣药肥先打底,地下害虫地上防。”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林菲介绍,这几句七字歌讲的是,要把枯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选择一些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栽培;在施好底肥、播完种后,将滴灌带埋入,并覆膜。“这里应用了三处防控,一是用我们自行研发的烟渣药肥抑制害虫;二是利用滴灌带将药施入近根处;三是利用覆膜减少土壤中的害虫。”
  在苗期和果前期,可以利用一些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防控豇豆蓟马和豆荚螟。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赵晨介绍,防治蓟马可以轮换使用多杀菌素、甲维盐以及生物农药金龟子绿僵菌等,防治豆荚螟可以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等。
  在示范基地的综合防治区,豇豆在“蚊帐”里沐浴着夏日的阳光。据介绍,这些“蚊帐”是60目的防虫筛网,能够起到和“蚊帐”一样的防虫作用,从物理层面防止蓟马虫体进入种植区域。
  “去年的试验示范主要以药肥和膜下滴灌为核心,今年增加了防虫网处理,初步结果表明,60目防虫网对豇豆蓟马的防控效果最好。”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部部长陆洁梅表示,为了探索适宜广东地区豇豆种植的新模式,中心积极对标国家要求,开展综合防治试验示范。
  类似的物理防治还有防虫灯和黄蓝板。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桑文介绍,太阳能全自动风吸式防虫灯应用了灯光诱控技术,利用特定的光源吸引豇豆叶蛾类害虫。同时,为避免错捕害虫天敌,防虫灯将传统高压电网改成风吸系统,设置天敌逃逸孔,提高了诱捕精准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