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媒体代表走访高州龙眼产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13日版次:06

  媒体采风团在龙眼加工企业采访。

  8月10日,伴随着七夕节的甜蜜气息,中新社、中国食品报、中国日报、凤凰网、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南方+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以及茂名媒体代表深入茂名高州,探寻储良龙眼母树之源、走访桂圆加工龙头企业,体验这一传统水果的深厚历史文化,感受高州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好高大的一棵龙眼母树!”“连树顶都挂满了龙眼!”走进储良母树公园,记者们被眼前这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龙眼母树吸引,一边围着母树参观,一边按下相机快门键记录。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莫潇向记者们介绍,高州储良龙眼以其种植早、产量高、品质优闻名于世,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龙眼作为高州的地理标志产品,其母树源远流长,承载着世代高州人的记忆与情感。
  以母树为根,高州龙眼遍地开花结果、蓬勃发展。高州是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中国金牌龙眼之乡,其种植面积超33万亩,年产量超22万吨,均居全国之首,全国每10颗龙眼就有1颗来自高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储良龙眼母树被以嫁接、圈枝等繁育方式推广,在全球种植面积超250万亩,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龙眼品种。
  今年,高州储良龙眼销售火热,售价稳中有升。据高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储良龙眼收购价每斤8元至10元,尤其是主产区分界镇的龙眼价格连年上涨,收购价比往年高约2元/斤,农民钱袋子鼓了,产业致富有盼头。
  “原来桂圆手工艺传承了上百年”“挑龙眼肉还能组织成比赛?”在采风行程中,媒体记者来到龙眼加工龙头企业高州优源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丹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参观,深入了解龙眼精加工的关键工艺和生产流水线。
  高州分界镇是全国桂圆加工第一镇,全镇有桂圆加工专业户800多户,带动全镇2万多人从事桂圆加工产业,顶峰时期,桂圆肉(干)日交易量过百吨,年交易额超8亿元。
  “我们的桂圆畅销省内外,比如安徽最大的中药市场、广西玉林中药港,都有我们的产品。”高州优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有约100个工人,每年开工9个月,可以同时加工本地及外地收购的新鲜龙眼。
  龙眼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分选料、剪粒洗果、剥壳取肉以及烘干或晒干几个步骤。其中,纯手工剥壳取肉的传统工艺,也是分界镇果农的看家本领。在7月下旬举行的2024年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中,广东龙眼“点睛”大赛(挑龙眼肉)就是其中一项赛事。
  在高州,龙眼不仅是水果,还是当地文化的象征。此次媒体代表共赴高州,也是应景应时。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象征着爱情与浪漫;高州储良龙眼以其甜蜜的口感,成为这一节日的应景美食,为节日增添了甜蜜的氛围。据悉,高州龙眼将持续上市至8月下旬,在尝鲜季接近尾声之际,央媒省媒再次聚焦产地源头,借势节日经济提升产业曝光度。
□卓倩 赵启旭 龙凤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