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品种改良让古竹荔枝重焕生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13日版次:08

  叶浓青(中间)向村民讲解荔枝种植技术。

人物档案
  叶浓青,河源市乡土专家。推动2000多亩古竹荔枝品种改良,带动10000多亩老果园升级改造。
  古竹荔枝,曾是萦绕在河源市乡土专家叶浓青脑海里的一味乡愁。
  在他的记忆里,古竹荔枝有着辉煌的过去。上世纪90年代,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现为江东新区古竹镇)就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列为“一乡一品”种植基地,当地荔枝迎来黄金发展期,逐渐形成规模化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但在2000年左右,古竹荔枝产业逐渐衰落,成为了当地人内心深处的一种遗憾。
  高中毕业后,叶浓青一直在外地务工、经商多年。2012年,为了那一味乡愁,叶浓青回到家乡。
  返乡创业的叶浓青承担起河源荔枝产业升级改造工作,十年如一日,引进新品种,传授种植技术,对接市场,以联农带农助农的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5000多亩和荔枝品种改良约2000多亩,让古竹荔枝重焕生机。
成立合作社
  在叶浓青看来,古竹荔枝虽然停滞衰退,但经历过黄金发展期所形成的产业基础依然厚实。而且与珠三角地区荔枝不同,古竹镇荔枝晚熟,这种优势得天独厚,理应有更好的发展。“古竹荔枝有自身的优势,只要有决心,有思路,我们就能闯出一条路,让古竹荔枝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回乡创业的叶浓青雄心勃勃。
  在潜在的优势面前,他常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摇钱树沉寂了那么久?与此同时,从化、增城、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荔枝产业蓬勃发展,这更加让叶浓青觉得振兴家乡荔枝时不我待。
  为此,他跑遍了古竹镇和相邻临江镇的村庄,与种植户交流,请教种植能手,主动与政府农业部门联系,获悉农业政策发展动向;同时深入全省各地荔枝产区学习取经,积极参加荔枝产业相关会议,不断与行业人士交流学习,了解市场动态,学习荔枝种植前沿技术。
  经过不断地走访学习和尝试,叶浓青也逐渐从一个新人成长为荔枝种植专业人士,并被选为广东农村乡土专家。前期的努力付出得到了极大认可,这给了叶浓青巨大的鼓励。
  2012年,叶浓青在古竹镇有着“荔枝之村”之称的水东村成立了满山红荔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他把自己对古竹荔枝的信心和决心写进了合作社的名字里。据了解,合作社成立运营10多年来,目前已加盟了100多户,成长为一家以传承创新集荔枝、龙眼地方特色果蔬产业为核心,集荔枝种植、生产、管理、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示范社。
改良旧品种
  在不断的学习和走访过程中,珠三角地区荔枝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叶浓青豁然开朗,一直困扰他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不合理的种植结构、落后的管理技术和理念是阻碍古竹荔枝产业发展升级的主要因素。”叶浓青认为,“改良品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我们的古竹荔枝才有出路。”
  后来,为了学会荔枝品种改良技术,叶浓青找到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试验站、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河源分院等单位学习,在农科专家的培训指导下,学会了荔枝高位嫁接技术。
  “古竹荔枝想要重现生机,必须高接换种。”叶浓青这么说也是这么干的。同时为了更好推进荔枝改良升级,叶浓青还多次组织社员前往惠州、东莞、增城、从化等主产区的荔枝基地参观学习,接触行业新观点和先进理念,开阔了村民的视野。
  从2016年春开始,叶浓青开始走村串户宣传推广品种改良技术,带领村民上山将古竹镇低产怀枝进行高接换种,换上了仙进奉、岭丰糯和糯米糍等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荔枝。
  多年来,叶浓青主导引进荔枝新优品种10多个,推广良种良法新品种示范园100多亩,示范带动标准化种植约5000多亩和品种改良约2000多亩,品种改良面积逐年增加,带动包括古竹和临江等镇近1000余户脱贫致富,间接带动了10000多亩老果园升级改造。
推广新技术
  近年来,围绕荔枝良种良法推广,叶浓青先后举办荔枝相关技术培训会100多期,培育了荔枝现代产业技术新荔农近2000余人,解决上千人在家就业。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叶浓青不断完善合作社经营模式,建立了“合作社+科研院校+社会集体+村集体+基地+标准+农户+供应链+电商平台”联动经营模式,社员人均收入增加4.5万元以上。
  目前合作社示范种植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河源)荔枝种质资源圃基地、荔枝标准良种良法展示园”、广东荔枝品牌示范基地、河源市科普教育基地。
  叶浓青十多年如一日耕耘,慢慢地走进了荔农的心里,被村民称为“荔枝土专家”。
□曾凡美 赖巧芳

下一篇:晚稻可“以水调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