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专题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南粤油茶香 滴出黄金路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8月15日
版次:
03
保仪生态的油茶生产加工基地。
盛夏时节,南粤大地,油茶林郁郁葱葱,油茶果挂满枝头,含籽待熟。再过几个月,来自岭南大山深处的生态山茶油将走向市场,走上消费者餐桌。广东是全国油茶核心发展区,截至2023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300万亩,茶油产量达4.5万吨,综合产值超过百亿元,油茶类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林业龙头企业36家,茶油品牌158个。根据《广东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到2025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360万亩,茶油产能达8万吨。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内容之一,广东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坚持“向山要油”,全力推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努力探索一条“绿山头、美乡村,兴产业、富茶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戴甜甜
加工流通“双优势” 产业稳居全国前列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用油茶籽压榨的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2016年,油茶被列为国家大宗油料作物,担负起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使命。
“十四五”以来,广东以油茶产业化经营为纽带,按照“做实做稳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做精做旺三产”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油茶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以河源、梅州、韶关、清远、茂名等5个市为重点发展区,肇庆、惠州、揭阳、阳江、云浮等5个市为积极发展区,广州、江门、湛江、汕尾、潮州等5个市为潜力发展区的油茶产业布局。截至2023年底,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其中河源市种植面积为98.9万亩,约占全省三分之一,综合产值超30亿元。
“相比湖南、江西等省份,我省油茶产业优势在于产业链完整,特别是加工方面,产品丰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且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茶油消费市场,为我省油茶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茶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张应中研究员介绍,规模化的油茶种植、加工及延伸产品体系,使油茶成为南粤大地富民兴村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茶油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仅河源市就有164家。
记者调研时发现,广东各地都把发展油茶加工作为做强油茶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支撑。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河源市)重点支持建设油茶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目前已形成茶油规模化加工能力及化妆品、保健品、药品、洗涤品等精深加工衍生产品体系。近年来,广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原则,持续推进油茶加工生产与销售。同时,全力打造“粤林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助力茶油销售,提升广东油茶附加值,将油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位于韶关的宝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油原油出口法国,为香奈儿山茶花系列品牌产品提供原料。在梅州兴宁,保仪生态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的茶油主要销往香港、广州、深圳、上海、台湾和日本等地,现在准备销往韩国作为日用品产品的原料和基础油。
得益于坚实的产业基础、先进的技术支撑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广东油茶产业链在全国稳居第一方阵。
油茶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绿色银行”。韶关中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位于海拔800米的石漠化山地。该基地种植负责人张树福介绍,油茶树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种植油茶要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手段。”
去年该基地采摘60多万斤茶果,约12万斤茶籽。其中,茶籽收购价为12.5元/斤,收入达150万元。“现在荒山披‘绿衣’,赏茶花、采茶果成为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线。”韶关乳源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赵国柱说。
低质低产林偏多 拖累成品油销售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广东油茶产业面临低产林偏多、产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种植效益。
据了解,广东油茶产业早期引种的品种大都来源于江西和湖南等地,但部分品种较难适应广东水土,且茶林管理粗放,导致目前很多产区以老油茶林为主,产量普遍较低。
韶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蓝师胜介绍,当地大部分都是低质低效林,茶果亩产达到800斤以上的油茶林不到10万亩,占比韶关全市油茶种植面积30%左右。梅州兴宁石马泰狮农业油茶基地负责人曾文思说,由于其基地引种的品种不适宜,导致亩产普遍为200-300斤,目前也在陆续做低产林改造工作。
低亩产让茶油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工厂化生产的精炼山茶油,市场零售价约100元/斤,是大豆油、花生油等大宗植物油的数倍。
“在广东,纯正山茶油,低于80-100元/斤,企业很难有利润。”保仪生态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厂长何建新说,油茶生长周期十分缓慢,通常5年才能挂果投产,8年以上才到盛产期。造林阶段,购买苗木、整地开垦、挖穴下基肥,每亩成本少说1800元。如果是高标准油茶林,还要修机耕道、建蓄水池、铺设喷滴灌管道等,成本翻番以上。在抚育阶段,割灌除草、修枝剪叶、水肥管理,每亩每年差不多要500-800元。
居高不下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茶油销售。记者在调研时发现,随着这两年全省茶油产量的增加,部分地区存在茶油销售难题。
“现在很多企业种了油茶都先卖茶籽,反而不卖油,主要油都不好卖,较难打开销路,卖果反而变现更快。”广东一油茶基地负责人坦言,其基地品种混杂,低效林占地面积较大,产量较低,较难满足加工生产需求。另外,油茶抚育期漫长,大基地的油茶林种下去后抚育资金跟不上,人工成本较高,很可能导致造林失败,所以,他认为政府需要研究金融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制定特色信贷产品,探讨金融助力油茶产业发展路子,确保油茶成林。
因地制宜推良种 融合发展潜力大
破解油茶产业发展瓶颈,需要转变思路,让油茶一产“接二连三”,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中实现破题。目前河源、梅州等地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培育良种,建设标准化油茶种植基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优质品种为基础。目前,河源在大力推进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中,把推进油茶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油茶新品种,建设优良油茶品种定点育苗基地作为重点建设内容,跨县集群产业多家实施主体也都在大力繁育和推广油茶良种。
河源油茶跨县集群牵头主体——广东美林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德刚介绍,该基地苗圃内存放着美林1-4号、璠龙3-5号等优质品种苗木。其中,美林系列是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选育的良种油茶,其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均表现优异。
“我们的美林1-4号正在申报国家油茶良种,目前已在做区域试验,观察品种的优良性状,还有蟠龙3-5号品种也在重新申报国家良种。”熊德刚说,今年美林农业规划建设油茶大棚良种繁育基地,以标准化育苗,带动科学化种植,助力提升油茶产量。
——搭建平台,推动油茶产业集群式发展。从2021年至今,广东已建有4个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分布在河源、梅州、韶关等地,有效推动当地油茶产业升级。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加持下,广东宝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了茶籽压榨生产线和茶油生产线等设备。“目前设备正在调试中,除了做食用油,我们正在往油茶护肤品、基础油、油茶洗护用品等方向延伸发展。”宝华农科公司项目部经理苏伟娟说。
在产品精深加工基础上,宝华农科推出“25°”茶油品牌产品,借助三位一体销售网络推广优质山茶油。盒马鲜生、麦德龙、大润发、沃尔玛等传统KA商超委托宝华农科贴牌加工生产山茶油产品。宝华农科还与京东、天猫、淘宝、唯品会、拼多多等29家电商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生产和销售规模。
——延伸产业链,推进油茶一二三产融合。以位于韶关的广东友丰油茶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油茶故事馆、茶油工厂、研学大课堂、户外拓展场地、自动化烘干剥壳厂房、精炼车间、罐装车间、产品展区……该公司负责人张玉龙基于林场油茶集中种植与加工生产模式的优势,打造成一个林草丰茂、风景秀丽、路标清晰的现代化油茶产学研基地。据介绍,公司的研学团建、亲子游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仅5月份,友丰园区迎来了十几场研学活动,每次研学活动都有四五百人。
小小油茶果,富民大产业。当前广东各地正依托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油茶产业,产业精深加工化,产品品牌化,形成多样化的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专家点评◥>
推良种提单产
降成本增效益
“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前端种植方面,种植成本高、产量低、收益也低。”张应中指出,受品种、技术、政策、管理等复杂因素影响,很多企业较难做好种植管理,所以产量普遍较低。
此外,广东油茶种植的山地地势较为复杂,前期扩种时并没有考虑地势与机械化推广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传统种植产区的低效林产量提升潜力有限。
张应中认为,粤东粤西地势较为平缓,适宜栽种良种油茶,在精细化管理基础上,油茶单产能达到更高水平,同步扩大种植面积,最终确保总产量。
另据了解,近几年全省多个产区布置了大量的油茶测验林,中试基地和试种点普及。在种植面积、产值、品种优化等方面,广东油茶产业种植潜力较大,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整体现状良好。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