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州“超级农场”:种地像打游戏一样有趣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17日版次:04

  无人机飞播作业,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烈日炎炎,机器轰鸣,稻田内2台无人驾驶插秧机正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工作,缓缓驶过后,车后便留下一排排栽种整齐的秧苗。工作人员只需摆放好秧盘,剩余步骤均在手机上操作。只需两三个小时,30余亩的晚造稻自动化插秧工作即可完成。这一幕科技化、智慧化的农业场景,出现在广州市黄埔区莲塘村的极飞“超级农场”里。在这里,一场农业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数字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种地游戏里,玩家在屏幕前点点鼠标即可经营自己的农场,从播种、植保到收获一气呵成。“极飞科技的终极目标就是让种地像打游戏一样简单,让未来的新农人们在指间完成各类农事工作。”“超级农场”运营负责人叶永辉说。
节省人力90%
  一周前,极飞“超级农场”的另一块稻田已经完成了无人机飞播作业,省去了传统水稻种植的育秧插秧等环节,这是“超级农场”探索水稻全程无人化种植模式的第四造。
  “虽然目前还不能实现所有环节自动化、无人化,但已经显著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叶永辉介绍道,以水稻插秧为例,安装了农机自驾仪的插秧机可提供直线、曲线、带状条播等多种作业模式选择,可以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膜、插秧等农事任务,全过程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即可。“从效率上讲,传统插秧机1天的作业面积在30到50亩之间,农业无人机则可在半天时间内完成百亩稻田的播撒作业。”
  农场里的各种数字化设备取代了绝大部分人工。遥感无人机采集田间数据,完成定时巡田检测等工作;农业气象站、智能灌溉系统和农业物联网监测调整作物生长情况,自动预警并防治病虫草害;各类农机自驾仪、农业无人机等机械完成耕田、播种、收获等各环节农事操作。
  叶永辉认为,探索农场无人化其实是提高农场自动化率的过程,“通过这种探索,未来能够让一个人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管理多个农场。”他介绍,极飞科技已经在新疆建成的“超级棉田”,基本实现了“一部手机种好地”——3000亩棉田仅由两个“90后”管理,借助农业无人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成功将传统种植模式下所需要的20余人缩减为2人,相当于节省人力90%。
  “极飞人的使命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致力于用科技为农业赋能。”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多次表示。从最初的农业无人机到如今的农机自驾仪、智能灌溉阀等多款智慧农业产品,该公司的产品已遍布63个国家和地区。
AI为农田“把脉”
  在“超级农场”的太空舱基地里,各种型号的无人机琳琅满目,既有功能全面的大载重“多面手”,也有小载重单人作业神器,不同大小的无人机集精准喷洒、智能播撒、巡田测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满足在多种复杂地形下进行自动化精准作业。目前,极飞科技农业无人化设备运营数量约11万台,累计农田作业面积达17.4亿亩次。
  广州市兴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兴农农业”)便是依托极飞农机设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之一,公司共有12台无人机设备,服务区域涵盖广州、佛山、清远、汕头等多地,年作业农田面积超12万亩次。
  随着极飞科技各类无人机投入规模化生产,植保作业价格也逐渐降低。“目前普通的稻田植保作业只需要10元/亩/次,与人工价格基本持平,越来越多人选择使用农机作业代替人工。”兴农农业技术经理刘广镇表示,现在种地相比以前越来越容易。
  种田游戏里,每一块地的情况都清晰明了,玩家可以“对症下药”。借助智能化农机设备,现实农田也可以“分类管理”。刘广镇介绍,公司正尝试使用遥感测绘无人机搭载多光谱摄像头,配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软件分析,生成农田AI“处方图”,实现“哪里有虫打哪里,哪里缺肥撒哪里”,可有效实现肥、药双减。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24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极飞科技在国内植保无人机行业市场占有率超过37%,位居全国第二。截至6月30日,极飞农业无人机累计提升作物产量1862万吨,为农业生产节省燃油6.3亿升,节约农业用水超过5889万吨,助力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168万吨。
  “我们将坚持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数实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构建‘低空+农业’的应用标杆。”龚槚钦表示,极飞科技将探索无人化技术在更多农业生产场景的应用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刘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