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一增四推”助水稻单产提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17日版次:09
  “增加种植密度,推进集中育秧、机械移栽、开丰产沟、一喷多促。”日前,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暨南方多熟制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在江门市举办,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湘如提出了”一增四推“的水稻生产策略。
  唐湘如针对广东水稻生产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当前面临多重挑战,制约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问题主要包括:机械化种植普及率不高,导致种植效率低下;种植密度偏低,基本苗数少;中低产田占比偏高,土壤肥力低下,同时施肥量和施肥密度不足;田间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粒肥与叶面肥的应用相对较少;此外,主导水稻高产新品种、主推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普及相对不足,限制了整体水稻生产水平的提升。
  2023年广东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6%,近5年提升10%。尽管如此,全省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仍存在极大的增长潜力。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明华指出,广东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主要的增长点在于水稻机械化直播。
  活动组织观摩了“机插秧+合理密植”模式。据了解,插秧机能有效解决合理密植标准化、高效化的问题,合理密植能有效改善插秧机缺秧漏秧的现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水稻增产增收。“插秧机可以灵活调节插秧密度实现合理密植,从而提升种植效率与产量。”张明华说。
  今年7月印发的《广东省水稻生产合理密植增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出,要优化品种搭配,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品种,推广工厂化育秧,重点培育壮苗,强化田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水稻单产。
  在技术路径方面,唐湘如建议采用“一增四推”等措施,即增加种植密度,推进集中育秧、机械移栽、开丰产沟、一喷多促。具体而言,可增加种植密度至0.5万-0.6万穴/亩、基本苗至2万-3万苗/亩,采取增加亩用种量、秧盘数量等农艺措施,以及采用钵苗插秧机、高速抛秧机、毯苗插秧机等农机措施。
  在推广模式方面,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陈国荣建议,通过实施选点布局、集成展示、培育典型、辐射带动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示范引领,系统性全产业链逐级推动的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模式,推动各县区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存在化肥亩施用量高、化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施肥方式、施用量普遍存在不合理之处。”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肥料技术科教授徐守俊指出,科学施肥增效技术包含推进精准施肥、调整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并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
  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农药科副科长、正高级农艺师范兰兰介绍了农药减量化技术的技术路径,包括“替”“精”“统”“综”。即使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老旧农药,高效精准施药机械替代落后机械;精准测报,适期防治,精准对靶施药;让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统防统治以及采用生态调控、免疫诱抗、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措施。“还可以采取选用抗病品种,采取轮作、田埂除草、清洁田园等措施。”范兰兰说。     □陈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