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清远清城区:构建“1+N”种植体系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27日版次:08
  盛夏8月,走进位于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潖江口片区,大片整齐的金色稻田引入眼帘,伴随着“嗡嗡”声,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熟练操控下腾空而起,沿着稻田匀速飞行,雾状的农药从机体喷散在田间,很快便完成了100亩水稻田的农药喷洒工作。在“无人机”助力下,2024年全区春播粮食面积10.45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9.9万亩。
  “我们一般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封行期、破口期进行飞防。”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清城区正在建设源潭镇高桥片区、大挞-踵头片区、飞来峡镇潖江口片区等3个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千亩示范片区和百亩高产攻关田,力争千亩片区平均亩产提升5公斤以上,百亩高产攻关田亩产1100公斤以上,全程机械化生产。
  为推动大面积粮食提高单产,清城区于今年2月28日成立启用全区首个育秧中心。该科研中心占地面积约13亩,年可满足4500亩/次以上的育秧需求,可在连续暴雨灾害天气中,及时提供补种秧苗,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加快补齐清城区水稻集中育秧的短板,助力水稻种植扩面增产。
  除了使用植保无人机,清城区洲心街道还使用耙播一体机,其具有耙田、施肥、播种三种农业功能优势,每天的作业量可以达到100亩左右,比传统耕种方式效率高300倍。同时,在辖区内通过“小田变大田”的创新性改革,联岗社区整合了650亩土地用于水稻种植,收成后村民们可以得到每年每亩600斤稻谷,走出一条幸福“稻”路。
  据介绍,清城区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如西兰苔、樟树港辣椒、阳光玫瑰、飞来峡大罗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引进优质新品种在清城区试验示范和推广,稳步扩增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并大力推进食品加工产业,构建“1+N”即丝苗米为主、果蔬茶等特色种植业为辅的现代种植业产业体系。      □黄俊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