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家庭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月饼解开心结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9月10日
版次:
12
| 邻里关系 |
小时候,母亲每年中秋节都要打月饼。母亲做的手工月饼特别好吃,我们除了自家吃,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一些。
那年,母亲包好一包月饼,递给我说:“去,给你朱婶送去!”我疑惑地问:“给她?”母亲的脸微微一红,说:“让你去就去,别废话!”
那时母亲跟朱婶已经大半年没说过话了。
那是开春的时候,因为谁先浇地的事,母亲跟朱婶争论起来。两个人越说越多,最后吵起来。母亲能说会道,每次跟别人吵架都是妥妥的赢家。虽然我家跟朱婶家是多年的邻居,关系不错,但母亲顾不上那么多了,她不知为何那么大的气,“噼里啪啦”说了一通,句句都“稳、准、狠”。她的嘴巴简直像机关枪一样,锋利的话语“嗖嗖”射过来,朱婶都来不及反应。最后,朱婶只气呼呼回复了一句话:“今后谁也不理谁!”
就这样,两个人真的“绝交”了。不过,事后母亲特别后悔。为了逞口舌之快,结结实实把朱婶得罪了。
多年的交情,毁在母亲的一张嘴上。母亲第一次对她“善战”的嘴巴产生了怀疑:“别人都说我刀子嘴豆腐心。可这刀子嘴真是太不好了,光得罪人。要我说,这做人呢,不仅要豆腐心,还得要豆腐嘴。”
这件事让母亲反省了好久,甚至影响了她的处事原则。后来她教育我们说,要与人为善,不要总想在言语上占上风。那样的话,看似赢了,其实是输了。
很长一段时间,母亲见了朱婶都是躲着走,不然走个面对面非常尴尬。有时真的走个对面,两人只好低着头假装没看见,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有一次我故意逗她:“妈,朱婶来了。”母亲看也没看,掉头往回走。发现我在骗她,母亲气呼呼地说:“小兔崽子,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们都看得出来,朱婶的事成了母亲的心结。
母亲有心主动跟朱婶说话,但她又太好面子,迟迟无法开口。
秋天的时候,朱婶家的丝瓜秧会爬满一面墙。那些丝瓜秧不管不顾地攀爬着,它们可不管两家是不是有矛盾,一意孤行地翻过墙头,爬到了我家,结出了大大小小的丝瓜。
往年的时候,母亲招呼也不跟朱婶打,摘下丝瓜就炒着吃。两家的关系,曾经就像一家一样亲密。谁曾想到,一场架吵得两人都说出狠话,弄得近邻之间别别扭扭。母亲是个好强的人,因为不跟朱婶说话了,连她家的丝瓜也不肯摘了,任凭那些丝瓜长老了。
中秋节是个契机,母亲主动向朱婶示好。她这是要用一包月饼,解开心结。
我赶紧去送月饼。我把月饼送到朱婶家,一句话也没说就跑了回来。一会儿工夫,朱婶提着一大兜苹果来到我家。她见了我母亲,笑眯眯地说:“刚才我家二妞还说想吃你做的月饼呢。还别说,你做的月饼就是好吃,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今年我家的苹果大丰收了,给你们拿过来一些,都尝尝!”母亲也眉开眼笑:“每年中秋节都能吃上你家的苹果,真不赖!”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热乎乎拉着家常,就像从来没发生“吵架事件”一样。我在一旁听着,偷偷笑了。原来,中秋节不光是合家团圆为人们锦上添花的节日,还可以成为化干戈为玉帛的由头,帮人们弥合疏离的感情。这个充满人情味的节日,真的是聪明智慧的人们对自己的犒赏呢。
□王国梁
上一篇:
老伴为何去钓鱼
下一篇:
感知幸福
上一篇:
老伴为何去钓鱼
下一篇:
感知幸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