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湖北推广“稻虾鳝”生态养殖 村民亩均收入近万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9月24日
版次:
09
仙桃每年培育黄鳝繁养能手和产业工人约3300人。
金秋九月,仙桃黄鳝即将上市。作为“中国黄鳝之都”,仙桃30年深耕一方塘、精养一条鱼,大力鼓励绿色养殖,养鳝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以奖代补推广稻虾鳝生态养殖、浮床网箱养殖、温棚流水养殖、立体设施养殖等高效模式逐渐落地生根,培育出超60亿元的富民产业。
每平方米投放20公斤
9月13日,在张沟鳝业投资有限公司,70个长方形PP养殖池内,一条条黄鳝欢快游动。
“这是我们与省农科院陈道甫专家团队,联手打造的‘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不是很新奇?”张沟鳝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大海笑着介绍。
这种养殖方式的优势在哪?付大海说,通过循环水系统,将养殖用水进行净化、消毒、增氧等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配备智能化控制技术、水质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自净能力比传统的养殖池有了显著提升,水质稳定,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每平方米可以投放20公斤黄鳝。”付大海介绍,除了环保方面的优势,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还具有高效、高产的特点。由于养殖环境得到优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得到了提高。
多元套养一田三获
黄鳝在仙桃的游弋路径,从来不止一个“姿势”。
依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仙桃鳝农在养殖方式上推陈出新,积极推广工厂化养鳝、设施化养鳝等新技术新模式,由经验养殖转向科学养殖、由粗放养殖转向精细养殖、由单一专养转向多元套养。
一水三用、一田三获。在剅河镇千桥村的祥宇合作社稻虾鳝生态养殖基地,传统稻田因为新成员黄鳝和小龙虾的加入,“钱”景更好。
“黄鳝20公斤、小龙虾125公斤、水稻650公斤,预计亩均收入近万元不是问题。”合作社理事长陈树兴致勃勃向记者估算收成。
“鳝鱼吃小虾,虾吃浮游生物,鳝虾粪便又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肥料,形成了一个良性生态系统。”陈树说,稻田中的黄鳝从第3年开始就可以自繁自养,成本更低,能比传统的稻虾模式亩均再增收1500元以上。
如今,合作社依托物联网传感器、199个视频摄像头等采集终端,高标准搭建覆盖黄鳝和小龙虾整个生命周期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实时监测水质,精准调控水位和投食量。
浮床式网箱增产20%
清澈的鱼塘里,一口口网箱成“井”字型排列。与传统养鳝网箱不同,这里的每口网箱底部都安装了一个蓝色的浮筒,类似一张张浮动的床,让网箱漂浮在水面上。
这是宏茂水产打造的浮床式生态黄鳝养殖基地。
“公司每口网箱单产比传统网箱增加了20%。”公司技术总监田新虎说,公司将沿海地区的浮床养殖技术与仙桃本土网箱养鳝技术有机结合,为黄鳝打造了一张可移动、可升降的浮床,而且在养殖过程中,仅使用培藻、培菌方式改善水质。
“水产养殖的最终走向是集约化、工厂化。”田新虎说,采取站立式浮床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黄鳝喂食效率。
推进黄鳝量质齐升,以先锋村、洪渊泽、祥宇合作社为重点,打造黄鳝生态养殖样板区。目前,全市已有黄鳝网箱专业养殖合作社68家,养殖水面超过10万亩、网箱210多万口。
实行“小塘并大塘”,建设标准化养殖塘,以流域单元系统治理为抓手,推进1.22万亩黄鳝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让好水育好鳝。
□胡纯波 刘贤双 李兵 胡圣
上一篇:
年产10亿尾鱼苗供不应求
下一篇:
节后消费缩量 虾价全线下跌
上一篇:
年产10亿尾鱼苗供不应求
下一篇:
节后消费缩量 虾价全线下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