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下一版 >>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个典型案例公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0月29日版次:01

  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春沐源小镇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

  南方农村报记者 谢晓莉
通讯员 郭金有

  日前,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40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出炉,第二批发布的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个典型案例。案例分别来自广州白云区、韶关南雄市、河源源城区、惠州博罗县、东莞石排镇、江门蓬江区、茂名化州市、肇庆高要区、清远阳山县和揭阳榕城区,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社村”合作、人才激励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推动集体经济实现提档加速、转型升级。
创新体制机制
打通堵点卡点

  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和合作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广东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惠州博罗县柏塘镇小洞村迎来发展的春天,接连引进一批优质农文旅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含小组收入)从2021年3万多元增至2023年112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50万元。小洞村的强劲发展,正是得益于“三变五合”改革模式,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思路,在农村成立集体资产、土地、旅游、劳务、置业等五大股份合作社,盘活村级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作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广州白云区抓实“组织、交易、智治、监管”四大环节,推动农村产权智慧高效流转交易。全省首创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底价评估系统,以统一尺度推动资产价格从“经验定价”转向系统定价、市场定价,系统上线以来累计指导交易定价9536宗,为村集体节省评估成本超4492万元。
  韶关南雄市是全省“社村”合作改革试点之一,通过成立县域“社村”联合会,组建“社村”运营公司,形成“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合作架构,探索采用“EPC+O”(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计划2024-2026年投资6亿元,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社村”运营公司每年按股权及村集体贡献度(土地流转面积)分红,同时社有龙头企业返还不少于30%的利润给小农户。
  东莞石排镇创新镇村合作机制,由镇燕岭集团牵头搭建镇村融合发展平台,破解村集体“有地没钱”问题。通过完善土地作价入股机制,明确农村集体以地作价价值,固定以地作价统一按25%的股权比例参股,农村集体可利用自筹资金增购15%(即总股份达40%)。同时,健全利益共享和财税贡献支持机制,镇村合作项目所产生财政贡献镇级留成部分的50%归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2023年村组两级总收入6.6亿元,全面消除纯收入千万元以下村。
要素优化利用
探索多元发展

  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实现要素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是重要一环。当前,多地在充分利用土地、房屋、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
  在河源源城区,源南镇双下村发挥水资源优势,引进农夫山泉、怡宝等企业打造水产业园,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税收返还收益约900万元;埔前镇陂角村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春沐源小镇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6.8万元跃升至2023年321.8万元……源城区坚持“一村一策”,盘活土地、物业、资金三种资源,打造“农业+”“工业+”“文旅+”三种模式,今年前三季度所有行政村集体(下转第四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