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5版: 区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梅州平远奖补撬动3万栋农房“穿新衣”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28日
版次:
05
平远全域掀起农房风貌改造热潮。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张嘉敏
通讯员 谢红燕 刘鑫
走进梅州市平远县的乡村,小披檐屋顶、百子瓦屋瓦和灰白色外墙共同“筑”就的客家民居建筑映入眼帘。层层山峦之间,农房屋顶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亮”出平远县农房风貌改造的新成果。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平远县通过实行党建带动、示范推动、奖补撬动、协同联动、项目拉动等“五动”工作法,探索整县打造粤闽赣省际交界地区和美乡村新路径。当前,平远全域掀起农房风貌改造热潮,已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约3万栋,实现新村新貌新气象。
广东“北大门”越扮越靓
走进上举镇畲脑村,灰瓦白墙,青山绿水,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铺展开来。昔日斑驳的农房土墙,如今已经穿上“新衣”,成为精美墙绘的展示窗口。畲脑村作为上举镇农房风貌提升的典型代表,在平远县农房风貌试点改造中交出亮眼“成绩单”。
为加快推进省际交界地区和美乡村建设,平远县采取示范引领和梯次创建工作模式,分批分步骤在全县推进,按照先易后难原则,摸清农房风貌基本情况,上门了解村民意向,因地制宜为每个村子制定计划,最后选取农房现状保持较好、人口居住密集度相对较低的上举镇开展试点改造。截至10月底,上举镇改造率达95%,拆除危旧房屋等1107户,完成外立面改造1467户。
平远县在试点基础上,发挥上举镇的示范引领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农房穿上“新衣”。据了解,平远县集中实施20个原广东省省定贫困村、10个重点打造新农村的农房风貌提升工作;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省干道和农村县乡道沿线、河道沿线的农房风貌也在改造浪潮中焕然一新。
从“点上突破”到“面上铺开”,广东“北大门”越扮越靓。结合石正镇典型镇、黄沙村等7个典型村建设,平远县将农房风貌提升与绿美建设相结合,把美丽乡村“盆景”串联成“风景”,完成1421栋农房风貌整体提升;八尺镇至仁居镇的“三省廊道·醉美苏区”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被评为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
农房屋顶“借光生金”
从高处俯瞰平远乡村农房,屋顶上分布着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屋顶铺上光伏板,为自家农房戴上美观又实用的“帽子”。
这是平远县探索农房风貌提升与镇村经济发展相联结的新路径。从东石镇、长田镇开展试点,辐射带动大柘镇、八尺镇、仁居镇、差干镇,引进广东建艺集团、梅州市粤明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体化推进农房风貌改造和光伏建设,用装配式光伏“装点”农房建筑风貌。如今,“光伏+农房风貌提升”的模式已逐渐推广开来,不少农房屋顶的铁皮瓦等临时建筑被拆除,棘手的铁皮瓦整治难题也迎刃而解。
农房风貌提升与产业导入相结合,孵化出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项目,平远县蹚出了“风貌优先、光伏赋能”的新路子。昔日闲置屋顶如今转化成为“生财之道”,既美“面子”又美“里子”。以仁居镇为例,据测算,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项目每年可发出250多万度电,创收100余万元,为全镇15个村增加一笔稳定可靠的“阳光收益”。
掀起农房风貌改造潮
在平远县农房风貌改造的热潮中,不少村民自觉将自家房子修整一番,红砖赤膊房摇身一变成为“精装房”,助力省际交界地区农房“颜值”提升。
这得益于平远县探索出的“以奖代补”模式。为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平远县给予改造验收合格的每栋房屋最高3万元的奖补资金,对存在资金困难的农户给予3万元以内的贷款贴息,政府投入与群众自筹资金比例不超过4:6。自实施以来,平远县共奖补群众9791户,发放资金1.57亿元。“以奖代补”模式激发村民的行动力,减少他们的资金顾虑。
有了资金保障,农房风貌改造由农村工匠来实现。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风格、统一外墙色彩的要求,农村工匠将农房风貌的“蓝图”变为“实景图”。在他们的巧手下,平远乡村涌现出越来越多小披檐屋顶、琉璃瓦或百子瓦屋瓦、白色或灰白色外墙的客家民居建筑。农村的“土师傅”成为推动乡村蝶变的“巧工匠”,平远县目前已培育200名农村工匠带头人。
好风凭借力,平远县抓住重点建筑业央企助力镇村建设的机遇,加速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工作。据了解,平远县投入2.2亿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改造农房风貌,以“微利+公益”方式与央企中铁广投合作,打造北有省际最美乡村振兴示范带、南有“石正典型镇—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示范路段、中有客家先贤程旼故居片区的省际交界农房展示格局。
建有标准,改有规范。一方面,平远县出台农房风貌提升有关工作方案,围绕全县12个镇143个行政村(社区)的农房特色风貌、绿色农房建设、农房建设管理等工作重点明确要求;另一方面,结合客家村庄传统建筑风貌特征,出台《平远县农村客家风格建筑指引》,编印12套农村住宅外立面示范图集。
平远县在推进农房风貌提升的工作中,探索出政府、社会、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有效路径。各方力量紧密协作,共同扮靓广东的“北大门”。
上一篇:
推动全镇丝苗米种植面积再增2000亩
下一篇:
上一篇:
推动全镇丝苗米种植面积再增2000亩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