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乡村市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2月17日版次:12
  “本车收购小麦、蚕豆、青仁豆、菜籽……”我家住在村口,近水楼台,最先听到生意人来我村的叫卖声。这不,今天早上,我还在床上,电喇叭声将我吵醒。正在烧早饭的老伴叫住了收农副产品的,问清了小麦的价格,卖掉了自收的小麦。
  吃早饭时,又听到收购鹅毛鸭毛的电喇叭声,老伴又叫住人家:“老师傅,甲鱼壳卖给你。”我知道她有机会将前天吃甲鱼的壳出手了。吃甲鱼时,她特地关照我,甲鱼壳不能掰碎,好卖钱呢!老汉从车上跳下来,接了甲鱼壳,给了一块钱。老伴望着手心一枚硬币,笑嘻嘻的,很是满足。
  “修理冰箱、空调、电视机、电水壶、微波炉、高压锅……”又是一辆摩托车从村口进来,电喇叭响起了修理家电的女高音,我以为是哪位美女做修理家电营生,一看是男骑手。标准的普通话很甜美,很动听,看来这小伙子会做生意,设置这样的“美声”很有创意,不像有的蛮声侉调,让人听不明白,车子就掠过街巷,出了村庄,“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也有生意人,不用电喇叭,保持喉咙的“原声态”。我听到过一种声音:“卖盘子卖碗呕——卖盘子卖碗呕——”字字上扬,像唱男高音。他的小卡车里货物满满当当,花花绿绿,除了碗、盘,还有塑料凳、花盆、圆桌,鸡毛掸、晾衣架等。
  这种喉管里发出的市声,极有穿透力,是容易让人怀旧的。我想起了小时候生意人走街串巷的市声。
  “卖鱼呀呀——!卖鱼呀呀——!”是一种带着沙哑的苍老的叫卖声,在别人“卖鱼呀”的声中多叫了个“呀”,且拖长音,显得很特别。我曾细心打量过他,老汉差不多五六十岁,衣衫褴褛,手提小竹篮,卖些小鱼小虾。听到这熟悉的叫卖声,我们知道他的小船又来捕鱼了。我小时候常常看他们敲响罾捕鱼。罾是用两根柳枝交叉,交叉点用扎筋固定,形成×状,再弯曲垂成四只脚,有了底部和四面,在底部和其他三面蒙上网,留一面不蒙,好让鱼进入。夫妻俩乘一舢板,他坐船头,左手提的小罾放水里,右手拿用竹竿(或柳枝)做成三角形的划子,在水里划,意思是将鱼拦进罾里,罾里有鱼了,提罾倒舱里。他妻子坐船尾,左手执短篙撑船,右手握一竹篾,敲船上穿好了的几片竹篾,发出“嘭嘭嘭”的响声,小鱼小虾听到响声,都慌张地往浅水里窜,有利于捕获。
  办不起大网,小网小罾捕鱼为生的渔民来此,母亲心怀怜悯,抓一大碗水咸菜跟人家换回一碗小鱼。咸菜煮小鱼,吃出了过节似的快活。
  “当当——当当——牙膏壳换糖,坏套鞋坏塑料布换糖……”卖麦芽糖的边敲着小锣,边叫卖。抵不住诱惑,我总是在家里偷点旧货换糖,还有擂鼓吹号的卖糖声,更具诱惑力:“公家糖,公家卖,一敲一大块!”有时,刚跟人家换了糖,就后悔,“公家糖”怎么不早点来呢!
  “哐啷哐啷……”这是担子上的一串产品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由它们“代言”,人们就知道卖铜勺铜铲的来了,围上来买勺子、铲子、手炉、汤婆子等浇铸产品,或者拿旧产品来兑换。
  “嘣咚咚——嘣咚咚——”卖货郎的来了,小鼓摇来四方客。
  ……
  曾经的市声,穿透了岁月,让人记得住乡愁。
□秦一义

下一篇:秘密搭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