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超标”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2月24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日,湘潭市公安局岳塘分局通报了一起销售“问题泥鳅”案,9人被抓,涉案金额高达7400余万元。通报称,部分养殖户、商家为了降低养殖、销售过程中病死率,滥用抗生素,导致残留药物超标。这些泥鳅由广东水产收购商从当地收购,跨省销售到湖南长沙某海鲜市场,再层层销往湘潭市、岳塘区等,最后流向饭店、食堂、居民餐桌。(12月22日新华社)
  @守一:“问题泥鳅”到了湖南之后,先是经过长沙市某海鲜市场,再批发给湘潭市某菜市场,最后是到了岳塘区水产销售商,这么多环节,有没有相应的质量抽检?但凡有一个环节抽检到位,“问题泥鳅”就能在流通环节被发现,避免最终到了居民的餐桌上。
  所以,食品监管领域没有“新鲜事”,“问题泥鳅”的出现,还是印证了那个古老的问题——食品安全事故多是因为常态监管没有到位,尤其是源头监管。养殖户的身份是明摆着的,水产品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难检测的复杂产品,只要不定期抽检,不难发现药物残留的问题。一旦大规模出现药物残留,只能说明监管出现疏漏,堵上这些疏漏,才是亡羊补牢的关键。
  @段续:如今,国内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宣称已执行高于日本、欧盟的安全标准,这虽有营销策略考虑,但至少说明在食品安全标准上,我们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的能力。
  据悉,有关部门正在推进一些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工作。希望这些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水涨船高,与老百姓生活水平相适应,及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要求。同时还应更加精准制定标准,在大的安全前提下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例如提高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的食品安全标准等,以市场手段引导企业追求更高品质。
  @高原:此次,岳塘公安部门接相关部门移送线索,组织精干力量多线出击,在湘潭、长沙、广州等地抓获涉案人员9人,值得点赞。然而,守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应当形成更为完善、可靠的执法链条。以此案为例,每个环节相关方面均无介入,执法链条断裂导致“问题泥鳅”跨省摆上居民餐桌,公共食品安全几乎处于监管的裸露地带。
  养殖户销售大量泥鳅,必须提供药物残留值数据,具有可安全食用和销售的证明;水产收购商收购泥鳅,应对泥鳅药物残留是否超标进行相应检测;泥鳅进入水产市场后转售给批发商,再销售给零售商,监管部门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明,或对泥鳅进行检测。这样的过程看似复杂,实际上是食品安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如果等居民吃出了问题才倒查反推,则已无济于事了。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要自律更期待他律。“舌尖上的安全”不能单纯寄望于养殖生产者、采购批发商等个人自觉,不能寄希望于消费者以肉眼识别食品的有害成分,而要靠监管执法部门强化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护网,让群众吃得更放心、更舒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