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家庭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生炉子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2月24日
版次:
12
| 家无小事 |
小时候我家里人每天都起得很早,因为要在家吃早饭。家里第一个起床的人,会赶紧去厨房看看炉子熄火没有,如果熄了,得赶紧生炉子。我们家炉子熄得比别家勤,因为父亲十分节约。晚上封炉子时,封门总是尽可能留最小的缝隙,以便降低蜂窝煤的燃烧程度。
生炉子原本是件简单的事,点燃一张报纸塞进炉膛,快速加上几根细一点的柴禾。烧着了,再加几根粗一些的柴禾,然后加上一个蜂窝煤。只要柴禾放得足够多,堆放的间隙合适,蜂窝煤就能被点燃。可是在我们家,这却成了一个技术活。因为父亲对于控制成本十分看重,我生过几次炉子,每次都成功了,可是过后被父亲一通数落,怪我用了太多的柴禾。大城市里没处捡柴禾,要去杂货店买,得花钱。
“生炉子都不会,将来能干什么?你两个哥哥像你这个年纪,早就会了……”望着柴禾堆矮了一小截,父亲每每心疼不已,最后剥夺了我生炉子的资格。他的那番数落,逻辑上不容易理解,何以小时候不会生炉子,将来就会没出息?牵强附会地联系,也许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勉强沾一点边。
大哥、二哥会生炉子,可是他们也偶有失败。因为极限减少柴禾的使用量,遇上有时买的蜂窝煤湿度比较大,便没有点燃。于是又得重新生炉子,一大早这么一折腾,全家上班、上学都迟到了。那年月上班族拿着差不多的工资,迟到会挨批评,但只要次数不多,并不会扣钱。上学迟到更只是被老师数落几句,所以父亲觉得冒着迟到的风险能节约柴禾,还是挺值的。
生炉子有时并不是在清晨,白天封着的炉子,下班、放学后发现熄了,也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不赶时间,可以去邻居家借火。也就是用火钳夹一个蜂窝煤,放在人家的煤炉上烧着了,再拿回来作为火种,点燃自家的煤炉。
父亲为人夹生,和同事、邻居关系都不好。放在今天,会像郭德纲相声里描绘的,向一屋子同行借一个充电宝用一下,没一个人肯借。当年每每都是母亲出面,夹着蜂窝煤去邻居家,这才避免了重新生一回炉子。父亲直到退休前一直在车间倒三班,常发一些怀才不遇的牢骚。他一辈子也没想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
“问题就出在了属相上,你父亲属鼠,做事情总是鼠目寸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的妻子私下里曾这么说。虽然有点不礼貌,却也切中要害。
那年月家里虽穷,可是当时家家都差不多,人家并不斤斤计较一点柴禾。那时迟到虽没有什么经济损失,然而经常迟到损害个人形象,不是几根柴禾可以挽回的。而人际关系到了借个火都难的地步,自己若不是有什么独门绝技,这辈子是不可能混好的。被父亲看好的大哥、二哥,最终也都以“白丁”身份退了休。 □阿紫
上一篇:
一碗面的老爱情
下一篇:
幸福日历
上一篇:
一碗面的老爱情
下一篇:
幸福日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