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冬至养生,中医有何妙招?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2月31日版次:11
  冬至,标志着我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民间开始“数九”计算寒天。然而,冬至过后,太阳开始“北返”,阳气也逐渐生发。中医养生遵从“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冬至养生不仅要顺应冬季阳气收藏的规律,还要充分考虑“冬至一阳生”的特性。那么,如何正确解码中医冬至养生的秘诀呢?
运动有益 固护阳气
  冬至前后,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能够固护阳气,有助于来年春季人体阳气的生发。冬季运动应宜缓宜微汗,选择强度不大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这些传统保健运动场地要求小、运动量适中、安全性高,老少咸宜。此外,在晴朗少风的白天,也可以室外慢跑,既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又可多晒太阳,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利于骨骼健康,提高免疫能力。青年人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加强肌肉力量的练习,但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及时放松和补充水分。
艾灸保健 温养经络
  艾灸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式,可以驱除寒邪、温养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正常代谢。冬季常见的保健灸法有火龙灸(督灸),在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上施以重灸,具有施灸范围大、施灸时间长的特点。此外,还有节气灸和“三九灸”。节气灸是在相应节气里针对自然界气候变化、阴阳消长选取不同穴位进行艾灸,达到顺应时节、强身健体的作用。在冬至时节,可选择腹部的神阙穴、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下肢的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溪穴、涌泉穴等进行艾灸。而“三九灸”则能温阳益气、益肺健脾、补肾散寒,对于多种慢性疾病具有治病、强身的双重功效。
穴位按摩 激发经气
  穴位按摩是一种个人可操作的常见养生方式。冬至时节,可以按摩耳朵上的耳穴来进行保健,如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轮等动作。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长期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此外,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可以按揉上肢腕关节附近的劳宫穴和内关穴,这两个穴位都属心包经,具有温养的效果。穴位按摩还能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如体弱多病的人群可以在临睡前平卧位,双手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尖轻触任脉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达到填补肾精、助长肾气、强肾保健的作用。
□曾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