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夫妻情定潮汕凉果 守正创新掀非遗热潮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1月09日
版次:
03
两人因橄榄结缘,逐渐走到了一起。
潮州市文祠镇“老字号”文香食品厂厂长廖泽冰和经理郑良珠是一对恩爱夫妻,二人因潮州凉果而结缘,均有着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廖泽冰是潮州老药桔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郑良珠则是潮州黄皮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老药桔与老香黄、黄皮豉共称“潮州三宝”,被誉为广式凉果中的极品,深受潮人的青睐并享誉海内外。作为潮州凉果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廖泽冰和郑良珠以毕生热情与执着,携手探索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伉俪携手并进数十年
廖泽冰,外表黝黑,沉默寡言,但每当谈及凉果,他的眼中便闪烁着光芒。回忆起初次相识的情景,廖泽冰的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那时的他,经常到梅州收购橄榄,而郑良珠恰好是梅州人。一来一回之间,两人因橄榄结缘,逐渐走到了一起。
从最初的创业艰难,到如今的规模初具,两人早已成为了彼此最熟悉的人。郑良珠赞赏:“他(廖泽冰)做事情认真,刻苦耐劳。做我们这一行比较辛苦,要有耐劳的精神才能坚持下去。而且他还是学音乐出身的,做事情追求极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做得有头有尾。”廖泽冰回应道:“她(郑良珠)是我的贤内助,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坚持非遗技艺制作的这些年,充满了艰辛与不易。郑良珠回忆道:“以前天然日晒的环节,需要看天吃饭。天一下雨,别人往屋里跑,我们往晒场跑。夏天炎热时也容易中暑。但每次看到丈夫那么辛苦,我就告诉自己不能退缩。”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后,两人的关系愈发紧密,他们的非遗凉果之路走得越来越坚定。
传承家学也传承文化
文祠镇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盛产橄榄、枇杷、杨梅、青梅、柿、黄皮等,品种繁多。廖裕波于1966年在文祠镇中社村上珂创办了“文香园”食品小作坊,利用当地的水果资源,结合祖传的潮州凉果蜜饯和小菜制作技艺,生产出了老药桔、佛手老香黄、黄皮豉、乌橄榄等产品,深受街坊邻居的喜爱。廖泽冰自幼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老药桔制作技艺产生浓厚兴趣。
“我就是从父辈那一辈传下来的,传到我这边已经是第五代了。我从小就知道,我以后要像我父亲一样来做凉果。”廖泽冰谈起父亲——文香食品的创始人廖裕波,言语中透出些骄傲。
而郑良珠的师傅正是她的家公廖裕波。她的梅州老家也盛产水果,“老一辈都说黄皮有化痰止咳功效,但以前我从来没想过可以用它制成黄皮豉,更没想到自己还成了这门手艺的传承人”。
郑良珠于2002年师从家公学习黄皮豉的制作技艺。在家公细心的教导下,她刻苦用心地学习。黄皮豉蒸煮是个辛苦活,在上蒸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烫伤到手。她一边工作一边总结经验,师傅总是手把手教她怎样看火候。火候不够会导致口感太苦涩、皮太硬。郑良珠仔细观察反复实践,终于掌握了这项重要工序。
如今,郑良珠主要负责食品厂工人的培训和制作流程的标准化,而廖泽冰则专注于制作技艺的提升和产品的创新,共同推动着凉果事业的发展。
挖掘凉果更多可能性
随着潮州凉果行业的逐步发展,制作工艺各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逐渐凸显。郑良珠指出,市面上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减少药材添加,导致市场上产品优劣难辨。同样,潮州三宝膏的制作和包装虽有新意,但缺乏统一标准。
为应对这一挑战,《潮州三宝膏(凉果制品)》团体标准出炉,并于2024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出台,解决了产品归类不明确的问题,为凉果生产提供了明确指导。”廖泽冰分享,自己作为潮州市潮州三宝凉果协会会长,在标准制订过程中,牵头深入企业调研,严格规定原料选取、农药残留等要求,确保产品质量高于国家标准。
廖泽冰还观察到,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提升,传统凉果的高糖分成为行业发展瓶颈。他们决定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改良,以益生元等优质甜味剂替代部分白砂糖,优化配方和工艺。经过多次尝试,他们成功研发出低糖凉果创新产品,产品将在不久的将来上市,与消费者见面。
此外,他们积极收购农产品,帮助农村低收入人口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工厂已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年收购橄榄、黄皮、佛手果等农产品数百吨,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收入。”廖泽冰说。
□黎祖瑜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