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

未来五年 农药行业内卷将加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2月11日版次:07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

  南方农村报记者 任亚航

  价格新低、行业内卷加剧是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田园”)董事长李卫国2024年最大的感受。李卫国预测,接下来五年,农化行业将经历剧烈内卷,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他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主动或被迫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至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企业,有望留在行业中继续生存和发展。
看好种肥药械一体化产品
  南方农村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总结2024年,您认为是什么?为什么?
  李卫国:价格新低。
  2024年,农药行业部分原药价格创历史新低,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以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吡虫啉为例,其价格跌至前所未有的低点。目前,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市场报价仅11万元/吨,而吡虫啉原药报价已跌至7.3万元/吨。而1995年,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折百价高达每吨250万元,国产吡虫啉初入市场时售价每吨150万元。
  南方农村报:广西田园看好哪一产品细分领域?这两年有哪些新品推出?未来还将在哪些细分领域继续发力?
  李卫国:广西田园看好以作物为中心的省力化农药(即高工效农药,以最节约劳动力的方式将农药有效成分快速准确地施用到农作物目标区域)及以此为核心支撑的作物增收系统工程技术与产品(即种肥药械一体化的产品)。
  近年来,公司围绕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以及甘蔗、柑橘等组建了专职的推广和研发队伍,持续优化并推出该类作物所需的植保系统工程产品和种肥药械一体化的产品。在创新原药产业化领域,公司积极布局,为植保系统工程技术产品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不断提升公司制剂产品的创新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广西田园将继续在高工效农药及作物增收系统工程技术与产品领域深耕,进一步拓展细分市场,强化产品与服务的协同效应,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对高效、环保农药及综合植保解决方案的需求。
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凸显
  南方农村报:农药化肥用量连续7年下降,农药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公司如何把控这一行业周期的发展机遇,打造企业自身竞争优势?
  李卫国:面对农药化肥用量连续下降及行业产能过剩的挑战,广西田园将继续在制剂领域深耕细作。除了传统的利用非专利原药研发制剂新产品的科技创新模式外,公司正在强化自身运用肥药械种交叉融合技术研发制剂新产品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广西田园正着力打造产业化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原药并用于制剂新产品的创新能力,以及开展植保系统工程技术与产品研发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和输出多支柱科技创新能力的成果,公司将持续打造并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以适应行业周期变化,把握发展机遇。
  南方农村报:您觉得接下来五年农化行业将经历怎样的变革?
  李卫国:接下来五年,农化行业将经历剧烈的内卷,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主动或被迫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至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企业,有望留在行业中继续生存和发展。
企业“一把手”需不断学习
  南方农村报:您对5年后的广西田园有何期许?
  李卫国:作物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单个产品难以胜任。从事作物系统工程技术产品研发推广,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从事社会化服务的新渠道所必需。未来五年,我期望广西田园能够持续深化在作物系统工程技术领域的研发与推广,将农资产品与农业服务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更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助力农业劳动模式的进一步社会化服务化转型。
  南方农村报:您觉得影响公司发展的最大阻碍是什么,企业如何破局?
  李卫国:影响公司发展的最大阻碍在于一把手的认知水平,以及一把手认知正确后与公司团队真正达成共识的程度。企业一把手需不断努力学习,获取真知,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随后,需将自以为是的真知与团队进行反复沟通、实践、再沟通,通过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达成团队的高度共识。只有当团队上下一心,共识明确,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局而出,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南方农村报:作为制剂行业龙头企业,面对当前复杂的行业形势,请给行业一句忠告。
  李卫国:沉下心,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提升在自身定位领域的竞争力排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