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缺镁成封开柑橘“隐形杀手”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2月13日
版次:
09
“农友圈”让农业科技深入田间地头。
种植数百亩皇帝柑的肇庆封开县果农莫允开近年来开始用无人机打药施肥,他说:“都知道用无人机方便,但什么时候下肥、配比是多少?以前很困扰,现在一上‘农友圈’就清楚了。”
2月11日,“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农友圈”进乡村来到封开县,帮助农户了解并熟练使用“农友圈”。
“农友圈”平台是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的公益性农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服务线上平台。相较于传统农技推广模式,“农友圈”的优势在于“精准”与“高效”。平台整合全国2000余名农业专家和500余家农资企业资源,可针对区域性问题定制解决方案,以“数字化+精准化”服务模式,让农业科技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
“农友圈”零距离对接果农需求
早春的封开县,连绵的柑橘园已挂满青果,但果农莫江汇的眉头却紧锁着:“这两年叶子黄得厉害,果子也长不大,维持1元/斤左右卖不上价。”他的困境并非个例。在“农友圈”进乡村活动现场,数十名果农挤在临时搭建的咨询台前,急切地展示着自家果园的黄叶照片。
作为全国性农业服务平台,“农友圈”此次走进封开,正是瞄准了当地柑橘产业的痛点。据悉,“农友圈”依托大数据和专家资源库,能快速定位农户需求,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技术指导—产品配套—政策对接”一站式服务。
需求扫码报,服务拍马到。种植皇帝柑10余年的孔德桥通过平台提交问题后,10分钟不到,平台指派专家通过电话联系他如何解决柑橘黄龙病等问题,“专家‘给力’响应太快了,真正做到问题不过夜。”
专家把脉,对症下药。面对特殊“个例”,专家还会亲自下田,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分析成因、指出管理要点,尽快帮助农户解决问题。“用好‘农友圈’,省心又省钱,过去我们都要跑镇上去找有经验的农户,现在它就是我们最近的好帮手。”
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定位,快速响应。莫大山通过平台提交问题后,仅2小时便收到土壤检测预约通知,3天内专家团队便抵达果园现场。
如今,“农友圈”平台被农户亲切地称为“田间地头的滴滴”,这一平台核心功能,在于精准对接技术需求与服务供应。农户只需通过手机在平台上发布需求,附近的农业科技特派员或乡土专家,即可收到短信通知,第一时间响应并“接单”。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上旬,全省各地专家在“农友圈”平台开展服务登记29297项(次),服务里程达40.7万公里,服务60439人次,组织开展针对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的产业专题活动143场次,集成推广1890个先进适用品种技术。
石灰调节pH要在施镁肥前15天进行
“大家看,叶片中部黄化、叶脉间褪绿,这是典型的缺镁症状。”农业科技特派员林进朝走访多个果农的柑橘种植园区,发现缺镁、作物黄化两种情况在封开当地比较普遍。
“缺镁不仅导致黄叶落叶,还会抑制新梢生长,降低果实糖度。”林进朝用一组实验数据敲响警钟:缺镁条件下,柑橘主茎生物量减少36.8%,侧枝茎降幅更达64.5%,直接影响挂果率。他建议采取“土壤改良+叶面补镁”双管齐下策略:对pH值低于6的酸性土,每亩施入50-60公斤硫酸镁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同时配合0.5%硝酸镁叶面喷施,快速缓解症状。
莫大山围着专家追问:“镁肥和石灰一起用行不行?”林进朝抖掉肩上的水珠,蹲在地上画起示意图:“石灰调节pH要在施镁肥前15天进行,顺序不能乱……”
从韶关到惠州,从汕尾到封开,“农友圈”进乡村的足迹正勾勒出一幅科技助农的新图景。 □何雪琪
上一篇:
下一篇:
惠州香蕉出货增加
上一篇:
下一篇:
惠州香蕉出货增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