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5家农牧企业11年获补助超225亿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08日版次:10

  牧原以124亿元的高额补贴一骑绝尘。

  南方农村报记者 曾慧玲

  上市农牧企业作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备受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近期,记者统计发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牧原、通威、温氏、新希望、海大这五家千亿级别的农牧企业,累计获得的政府补助高达225亿元。
  其中,牧原以124亿元的高额补贴一骑绝尘,通威紧跟其后,斩获51亿元补贴,温氏则以21亿元补贴位列三甲,新希望获得17亿元,海大集团则有11亿元左右。那么,这些企业在获取政府补助方面各自有着怎样的具体表现?
  在畜牧业的广阔版图中,政府补助深深嵌入众多企业的发展脉络,牧原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受益者。2014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牧原以一抵四,比其他4家千亿巨头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还要多23.58亿元,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回溯过往,在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前,受限于自身养殖规模以及行业竞争格局,这五家企业在2018年以前获取的补助金额不稳定也凸显出明显优势,普遍在3亿元以内。
  非瘟后,为了帮助养猪业快速恢复元气,国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补助政策,这五家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额也基本迎来猛涨期。以2020年为例,牧原比2019年新增政府补助额10.82亿元;温氏超过3亿元,海大接近2亿元。
  事实上,企业获取政府补助的历程也是其自身发展的生动映射。记者整理四家千亿巨头(通威股份未明确公布生猪产能)近11年来的生猪数据发现,除牧原股份,其余三家猪企出栏量与政府补助的关联性并不强。
  2020年以前,温氏在中国养猪行业稳坐龙头宝座近20年,然而补贴额却不及牧原。2014-2019年,温氏生猪出栏总量比牧原多出7160万头,可补助总额却少了7亿多元。2020年开始,牧原反超温氏,成为“养猪一哥”。2020-2024年,牧原生猪出栏总量比温氏多1.4亿多头,补贴额也随之水涨船高,起码比温氏超出95亿多元。新希望和海大的出栏量远不及牧原,补贴额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记者进一步对这五家企业近十年获得政府补助额占净利润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牧原的占比普遍高于比其他四家企业。具体来看,牧原在2014年和2018年的占比高达75%和86%;温氏基本控制在5%以内;新希望除2023年高达86%,其余年份普遍在7%以内;海大基本在10%以内;通威普遍在20%以内。
  补贴额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牧原股份之所以能获得高额政府补助,源于其在生猪产业中的主导地位、重资产运营模式等多种因素。而温氏、新希望、海大因业务多元化和生猪业务占比相对较低,分散了补助获取。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随着行业政策调整,这一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