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新会柑布局山坡新沃土

到2029年底,新会柑山坡地种植总规模将达10万亩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03日版次:09

  左:参会者观摩新会柑全产业链。右:江门新会区大力扶持新会柑在25度坡以下园地山坡地发展种植。

  我国柑桔种植规模达4000万亩,柑桔产业正处于从“量”到“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3月31日,“2025中国特色柑桔(新会柑)产业大会”在“中国陈皮之都”江门市新会区成功举行。
扶持山坡地种植新会柑
  新会柑作为特色柑桔产业的代表,尽管种植面积不算大,但凭借高经济效益,在全国柑桔产业整体下行的形势下,始终保持稳健发展。
  2024年,新会区柑桔种植面积达14.3万亩,新会柑年产量1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高达261亿元,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该产业带动全区超7万人就业创业,人均增收超2.2万元。
  新会区政协副主席张赞天表示:“我们大力扶持新会柑在25度坡以下园地山坡地发展种植,到2029年底,全区山坡地种植新会柑的总规模将达10万亩。”
  近年来,柑桔行情持续低迷,影响了果农的种植信心。不过,仍有部分产区的果农通过柑桔种植走上了致富道路。南方农村报社副主编周晓凤指出,当前柑桔产业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广东新会柑、广西融安金桔等优质品种价格持续攀升,精品果价格高达30-50元/斤;二是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新会带动省内外茶枝柑种植总面积预计达50万亩;三是三产融合深入推进,陈皮加工、柑普茶等衍生产品蓬勃发展,推动新会柑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在梅江、东甲等新会柑核心产区,鲜果价格均在20元/斤以上,其中圈枝柑市场价超过30元/斤。非核心区果园的鲜果价格也能达到5元/斤以上,正常管理下,亩收益超万元。
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目前,特色柑桔产业存在两大短板:一是未能摸清自身家底,二是不了解消费者需求。”华中农业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柑桔学会理事徐娟指出,特色意味着小众,小众则要求少而精。她强调,需要产学研协同发力,由政府和管理部门牵头,多方形成合力,摸清需求,制定标准,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会区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潘华金表示,一个产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同时尊重生态和经济两个规律,做好协调;必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定位,即政府依法治理,市场利益引导,行业协会自律,企业自觉行动,各方协同发力;必须重视人才这一关键因素,吸引年轻人加入,培养产业复合型人才;必须同时重视技术与非技术因素。
  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黄龙病爆发,新会柑种植面积从13.6万亩锐减至700亩,产业几近崩塌。通过政府主导清理病园、提纯复壮良种、建立无病毒苗木体系,2002年后,产业逐步复苏。
  从濒临崩盘到创造百亿传奇,新会柑产业复兴的密码在于“三产融合、要素融生、同源融创”。
  潘华金介绍,一二三产融合是农业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内在需求。只有突破一产,衔接二产、三产,构建原料、加工、营销的全产业链,农业才能实现产业化。但这只是第一步,实现三产融合后,要转变为三二一产导向,在大工商产业体系下,让农业回归为大产业的原料,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三板斧”有效防控黄龙病
  黄龙病是柑桔的毁灭性病害,是柑桔种植无法回避的问题。国家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柑桔黄龙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邓晓玲表示,柑桔植株感染黄龙病后,轻则树势衰退,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重则3-5年内枯死。柑桔黄龙病已在我国摧毁超过数百万亩的柑桔园。
  黄龙病防控的重点在于早识别、早防控。“三板斧”——使用铲除病原、切断传播途径、种植无病苗木,至今仍是柑桔黄龙病防控的重要方法,没有捷径可走。
  据了解,上世纪70-80年代,曾采用给病树注射抗生素的方法防治黄龙病;近年来,一些企业推出“打吊瓶”防控黄龙病的方法。部分基地还通过树干输液,将抗生素、营养液或诱导抗性物质直接输送到韧皮部,试图抑制病原菌或缓解症状。
  对此,邓晓玲表示,部分田间试验表明,输液可暂时减轻黄化症状,但需认识到该技术存在长期局限性:无法根治黄龙病,停药后易复发;钻孔可能导致真菌/细菌入侵,加速树体死亡;而且抗生素滥用可能通过果实或环境扩散,加剧抗药性病原及环境污染,我国已禁止在农业中系统性使用人用抗生素。
  邓晓玲指出,目前,国内外实践证明,挖除病株,补种大苗是有效防控黄龙病的关键手段。要认真落实柑桔栽培管理的各项措施,让柑桔树生长壮旺,每次新芽能整齐抽出,做到统一喷药防治柑桔木虱.在栽培管理方面,一定要坚持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质肥,改良土壤,为柑桔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环境,使根系发达,树势壮旺。要做好“促根、保根和养根”工作,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
  广东陈皮人家陈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福瑞说:“解决了土壤问题,就解决了70%的种植问题。”
  果树黄化、衰退是新会柑种植中常见的问题。目前,随着新会柑种植向山上发展,果园黄化问题愈发突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黄永敬指出,培育健壮树势,减少黄化树,重点在于水、肥、土的管理。山地种植尤其要注重建园、水肥设施等建设。“要重视肥水管控、基肥和护根栽培等技术,这是基础。” □任亚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