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打出AI教育组合拳

让农村和城市孩子同上一堂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12日版次:04

  从去年开始,广东连续4年每年提供2亿元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的教学设备采购、师资培训和课程开发。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娉婧

  4月10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电视门户(以下简称“平台”)上线仪式暨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平台上线后,将充分应用国家平台资源扩大广东省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尤其是农村学校和偏远山区学校,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不断弥合城乡教育鸿沟
  平台包括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经验和教材10个版块资源,所有平台资源均免费使用。
  “作为数字教育的国家队和排头兵,资源中心在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坚持引领发展和推动普惠深度融合,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国家中小学平台目前已聚合德智体美劳各类优质资源11万条。”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党委书记、主任李萍表示,通过资源集成整合和大规模应用,帮助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同上一堂课”成为现实,不断弥合城乡教育鸿沟。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打破时空壁垒、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有力杠杆。作为国家中小学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地区之一,广东围绕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发力,不断推动平台深度应用,取得积极进展。
实现“优质师资下沉”
  广东是教育大省,在校生人数超过2870万,位居全国首位,各级各类学校数量超过3.7万所,城乡、区域及学段间教育需求有着较大差异。在部分粤东西北、农村地区存在专业师资欠缺、设备系统陈旧、课程资源缺乏的情况,广东如何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粤东西北落地?
  “我们将因地制宜,围绕‘资源普惠、师资强化、设备适配、场景融合、经费支撑’五大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欠发达地区有效落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如鹏回应称。
  推进资源普惠开发方面,针对网络条件有限的地区,依托平台开通人工智能教育专属频道,定期播放知识讲解、操作演示和应用案例等教学视频,确保学生通过视频也能获得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建立省级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库,整合珠三角地区的优质课程,通过“粤教翔云”平台向粤东西北地区开放。
  同时,强化师资梯队建设,构建“AI种子教师-学科教师-师范生”三级人才梯队,分层提升教学能力。种子教师培养方面,选拔骨干教师参加省级AI教学研修班,掌握前沿技术与教学方法,成为区域“领头雁”。学科教师赋能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AI通用能力+学科融合”培训,帮助学科教师将AI工具融入日常教学。师范生储备方面,与省内高校合作,在师范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辅修课程,定向培养具备AI教学能力的师范生,补充农村师资缺口。
  此外,推动“双师课堂”常态化,组织珠三角优质校教师与粤东西北教师结对,开展联合教学,实现“优质师资下沉”。
  加强设备适宜配置方面,为农村学校配备简易器材和设备,如基于国产芯片的微型边缘计算设备,开展轻量级AI实验。依托国家和省级云平台,为师生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GPU算力资源,支持体验简单的模型训练和项目实践,如农业病虫害识别、方言语音合成等。推广低代码AI开发工具及应用,降低技术操作难度,让学生“零代码”也能体验AI应用开发。
  建设融合应用场景。结合粤东西北的农业、生态、文旅等特色场景,设计“看得见、用得上”的AI实践项目。例如,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监测作物生长,设计智能灌溉系统,赋能农业发展。通过AI分析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数据,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用语音合成技术复原方言童谣,开发本土文化数字资源。
  林如鹏介绍,广东加强经费支撑保障,从去年开始,连续4年每年提供2亿元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的教学设备采购、师资培训和课程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