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你是“膏人”还是“脂人”?古人智慧减重有“方”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19日
版次:
11
体重管理年,个人健康关注度高企。我国传统医学对于肥胖早有解读,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将肥胖划分成“膏人”和“脂人”两类,并揭示了肥胖与痰湿、脾虚、肝郁的深层关联。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中医体质分类符合内脏脂肪、代谢综合征等科学概念。那么,如何从古人智慧中获得体重管理的科学指引?
关于肥胖,中医古籍早有明确记载。《黄帝内经》言“肥贵人则膏粱之疾”“形盛气虚”;《金匮要略》提出“痰饮”的病机,创制五苓散等名方;《丹溪心法》也直言“肥白人多痰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管中药师杜婕莹表示,根据中医理论总结,肥胖有“膏人”“脂人”之分。
“膏人”即代谢紊乱的“苹果型”肥胖。典型特征有:腰腹松软如棉,脂肪集中在腹部,形成“游泳圈”;皮肤按之凹陷,恢复缓慢;常伴口黏,体味重,大便沾马桶。
“脂人”即均匀分布的“梨型”肥胖。典型特征为:全身脂肪均匀分布,肌肉松软,皮肤光滑如蜡;体重缓慢增长,常有家族肥胖史。
中医认为,“膏人”根源在“脾虚痰湿”,脾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聚成膏脂,属于代谢高危人群。“脂人”与先天禀赋相关,过食肥甘则加重。意思是,这类人群天生就是“易胖体质”,要是整天炸鸡奶茶炫不停,长此以往也可能发展为“膏人”。
此外,肝郁体质常为压力型肥胖的推手,现代人在高压下容易暴饮暴食,女性多见腰腹“救生圈”。现代医学也证实,长期焦虑可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促使脂肪向腹部聚集。
杜婕莹解析道,中医减肥的精髓在于“因人制宜”,“膏人”要化湿,“脂人”要通滞,肝郁要疏泄。正如《医学入门》所言“善治肥者,调其阴阳而已。”
肥胖人群健康处方
◎膏人(痰湿型)
饮食:早餐玉米须粥,晚餐冬瓜汤,忌冷饮;
茶饮:茯苓15克+荷叶6克煮水,化湿利水;
运动:每天快走40分钟(最佳时段:上午7-9点脾经当令);
理疗:艾灸中脘穴+丰隆穴,每周3次。
◎脂人(均匀型)
饮食:推荐山药小米粥,三餐添加魔芋、海带等高纤维食物,餐后按揉足三里;
茶饮:山楂10克+决明子6克煮水,促脂肪代谢;
运动:HIIT燃脂训练(每周3次)+八段锦(每日晨练)。
◎肝郁型(压力胖)
食疗:黄花菜瘦肉汤(疏肝解郁);
茶饮:玫瑰花5朵+陈皮3克泡茶,配合拍打腋下极泉穴;
理疗:每晚9点前用柴胡6克+薄荷3克泡脚;睡前推肝经(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
疏肝理气,助阳升发两款食谱
春笋炒鸡丝(升发代谢组合)
食材:春笋200克、鸡胸肉100克、枸杞15粒。
做法:春笋焯水去涩,与鸡丝清炒,起锅前撒枸杞。
解析:春笋含大量酪氨酸酶促进脂肪分解,搭配优质蛋白构成“代谢加速器”。现代营养学测定显示,春笋的谷氨酸含量是其他季节笋类的3倍,能提升食物热效应。
改良版三白汤(祛湿消肿药膳)
食材: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冬瓜200克、带皮鸡胸肉100克。
做法:药材提前浸泡,与食材同煮1小时。
解析:在传统健脾祛湿方剂“四君子汤”基础上改良,保留茯苓多糖(利尿成分)和白术内酯(调节水液代谢),用冬瓜替代甘草降低升糖指数(GI值从75降至32)。
□江玲 李敏
上一篇:
数智赋能甲状腺外科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用阿莫西林洗头? 滥用后果很严重!
上一篇:
数智赋能甲状腺外科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用阿莫西林洗头? 滥用后果很严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