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牛皮癣”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22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租房、代开发票、代提公积金……曾经“长”在电线杆、公交站牌上的非法小广告,如今盯上了共享单车。在一些城市,不少共享单车的车身、车座或车筐里被粘贴或喷涂小广告,既影响扫码骑行、市容环境,也潜藏违法犯罪风险。(4月18日新华社)
  @戴先任:一些小广告明目张胆,针对共享单车进行大范围的集中张贴小广告,侵害了运营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城市“牛皮癣”,影响了市容市貌,也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因为消费者要扫码骑车,也会被迫浏览这些小广告,对消费者也造成了侵扰,况且小广告还掺杂大量的虚假信息、违法信息,还会对公众产生误导,进而侵害公众利益。
  面对共享单车“牛皮癣”,需要运营方能够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对小广告要保持“零容忍”,这也是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市容市貌。对于共享单车“牛皮癣”,也需要公安、市场监管、城管、街道、运营方、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联合治理。
  @徐之:单车上的小广告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前的治理手段还存在滞后。无论是职能部门加强属地管理,还是共享单车企业加大自查力度进行集中清理,重点大多是放在广告张贴后再做处理之上。小广告点多、面广、传播快,贴纸也就几秒钟的事。清理广告则需要确定位置、增派人手,进展相对较慢。
  小广告再隐蔽,最终都需要找地方落地。因此,治理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努力让它们无处容身,另一方面在于尽可能提高它们的落地成本、违法成本。针对车身广告清理难、易残留的问题,有企业通过在车身使用防黏贴涂层、采用镂空设计的车筐、在车筐底盘内增加塑料网格等方式,尽量减少广告可粘贴面积。而在北京、广州等地,或是会同公安等部门实施联合监管,准备与网络监察部门、二维码运营商等单位协调,切断不良信息传播链,或是对违法贴小广告的本地号码直接停机,对屡教不改的张贴人从重处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