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4版: 重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全力答好品牌赋能县域经济新答卷
价值共创助产业升级 品牌溢价让农民增收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22日
版次:
04
乐昌黄金柰李果园批发价从每斤4.5元涨至10元。
4月19日,“品牌赋能县域经济分享交流会”在东莞市广东现代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场汇聚政府、企业、学界、媒体等近百位代表的会议,不仅是区域品牌从“产品输出”向“价值共创”转型的方法论跃迁,更是品牌赋能广东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总结。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成为核心议题——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数据平台、培育产销队伍、拓展双市场、策划双向活动,最终实现品牌溢价、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的协同目标。
“12221”破解卖难问题
“区域品牌建设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重构,而非简单的符号设计。”专家代表、广东省价格和产业品牌发展协会副会长吴航在发言中强调。这一论断的背后,是广东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县域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逻辑——从单一品牌打造转向全产业链价值共创。
南方农村报副主编周晓凤以“品牌产业园”实践为例,揭示了媒体在县域经济赋能中的独特价值:“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自2018年破解徐闻菠萝‘卖难’问题开始,我们依托‘12221’市场营销体系,牵头创建广东省乡村文化服务产业园(又称‘品牌产业园’),探索出一条‘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这一平台作为产业生态的“连接器”,通过链接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多方资源,不仅破解了产销矛盾,更构建了“品牌培育—市场拓展—文化增值”的闭环。
徐闻菠萝的逆袭,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注脚。通过“12221”市场营销体系中的大数据精准匹配,“菠萝的海”从滞销标签转化为文化IP,推动产值从2018年的9.8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25亿元。“品牌化的本质,是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区域资源,以文化赋能突破地域限制。”周晓凤总结道。
而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区域品牌对农业要素的系统性整合。湛江金鲳鱼年产值超百亿元,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其成功不仅源于“中国每三条金鲳鱼就有一条来自湛江”的规模优势,更依赖5G深水网箱、AI投喂系统与冷链航母集群构建的科技硬实力。“从深海到餐桌,科技让标准化成为可能。”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忠志表示。这一案例表明,区域品牌的跃迁既需要文化破局的“软实力”,也离不开科技筑基的“硬支撑”——二者共同构成了方法论的双翼。
文化科技流量三维共振
区域品牌的成功需依托文化、科技与流量的三维共振,这也是分享交流会的三大高频词汇:文化赋予品牌灵魂,科技筑牢产业根基,流量打通市场命脉。
以文化破壁,“土特产”升级为“情感符号”。肇庆四会市以兰花为媒介,打造“父爱如兰”情感IP,通过短视频与跨界联名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消费共鸣。“过去兰花只是盆景,现在它代表的更是父亲节礼花IP形象。”肇庆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唐莹透露,今年,肇庆提前布局组培、预售和宣传,力争在父亲节期间“实现齐天大圣自由”,延续中国式浪漫。
类似案例中,化州市的《化州化橘红 天下第一红》“三农”微短剧首播即破亿播放量,剧中“封坛”情节被开发为定制服务,吸引年轻人为传统文化买单。全国人大代表廖志略指出,“新时代农业品牌既要拥抱流量,更要坚守文化根脉。”目前,化橘红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15亿元,带动35万从业人员增收。今年全国两会,他建议在茂名建设“‘三农’IP+微短剧”经济集聚区,进一步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以科技筑基,供应链效率决定品牌上限。区域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供应链革新。陆丰甘薯通过脱毒种苗技术实现亩产提升50%,并延伸出甘薯脆片等高附加值产品;京东物流则依托冷链专线与智能分拣,将荔枝运输损耗率从30%降至5%。“田间到餐桌的每一环,都是品牌价值的放大器。”京东物流广东负责人陈慕洁表示。乐昌黄金柰李借势东京奥运会IP,果园批发价从每斤4.5元涨至10元,印证了“流量+科技”的乘数效应。这一过程中,南方农村报社推动的“媒体+产业”深度融合,为新会陈皮、高州荔枝等地方区域特色产业提供了全链条服务,包括品牌策划、渠道拓展与人才培训。
以流量突围,全域营销激活消费动能。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区域品牌需构建全域营销网络。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党委书记洪文泽以小红书书记IP为支点,推出“荔枝定制:我在遂溪乌塘有棵仙品荔”认养活动,计划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等主销区。“流量不是目的,而是连接消费文化的桥梁。”洪文泽表示。清远市通过“五大百亿产业”矩阵(清远鸡、英德红茶等),整合全渠道营销,截至2024年,五大百亿产业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超三成。
小产业也能撬动大经济
广东的探索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小产业也能撬动大经济。
兴宁肉鸽从客家宴席“C位硬菜”转型为年货爆款,年产值超29亿元,验证了“小产业撬动大经济”的可能。然而,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敏怀提出:“必须挖掘县域独特的文化基因与产业禀赋。”例如,英德红茶作为远近闻名的区域公共品牌,其成功源于“茶文化+区域生态资源”的深度绑定。南方农村报社通过“媒体+智库”模式,总结推广亿元村、百亿元产业经验,为差异化竞争提供智力支持。
仲恺农业品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邓保国指出:“县域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是技术落地的关键。”陆丰甘薯的脱毒种苗技术虽提升了亩产,但其推广需“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与此同时,高校智库的下沉至关重要。“县域品牌的互联网运营,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感共鸣。我们培训农户直播技能,带领学生调研村史文化,为品牌注入有温度的故事。”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教师、知名视频博主“青椒姐姐”朱立芳补充道。
品牌的生命力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持续认同。湛江“仙品荔”正在推出“荔枝树认养”项目,将消费行为转化为情感投资;化橘红则通过微短剧衍生定制服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未来的区域品牌,必须与消费者共建价值生态。”吴航总结道。 □黎祖瑜
上一篇:
下一篇:
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做好“绿美经济”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做好“绿美经济”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