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驻吴川市黄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助吴川新农人打开农产品销路
打通产销堵点 7万斤人参果10日售罄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03日
版次:
03
岭头村村民正在打包滞销的人参果。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瑞雪
近日,在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上,果肉饱满、口感绵软、细腻爽滑的人参果正热闹上市,其中,约有7万斤来自400多公里外的湛江吴川市黄坡镇岭头村。不久前,这数万斤鲜果还面临着滞销的困境。
架起这座粤西至湾区的农产品“直通车”的,是驻吴川市黄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自2024年7月入驻以来,工作队通过产销对接、产业培育、民生保障等多维度举措,成功推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农户挽回近20万元损失
4月10日,驻黄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收到了来自岭头村委会岭蒙村水果种植“新农人”陈绍宏的求助——他的7万斤人参果面临滞销困境。
得知消息后,工作队迅速联动多方资源,通过积极联络走访乡贤及其他驻镇工作队,仅用36小时便帮助陈绍宏与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的供应商达成采购协议。经现场品鉴,经销商以2.8元/斤均价收购了这批人参果,市场终端售价达8元/斤。
从4月12日起,短短10天时间,7万斤人参果跨越800里路走进广州市江南水果批发市场。这为农户挽回了近20万元损失。
这场36小时的闪电应急帮扶行动,也成为了工作队帮助黄坡镇农户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之路的突破口。
工作队队长张毅表示,农产品销售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目前,工作队正在大力推进黄坡镇的湛江市乡村振兴产品专馆项目建设,预计6月底竣工,专馆的一楼将集中展销湛江市消费帮扶产品,二楼规划打造“番薯博物馆”特色研学空间,完善“产购储加销”全链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更多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
有了工作队这一坚强的后盾,陈绍宏也对未来更有信心。明年,陈绍宏准备扩大规模,在果园散养5000只湛江鸡。工作队也正在积极帮助陈绍宏对接资源,计划引进省级龙头企业提供疫苗鸡苗与技术支持,预计投入10万元建设鸡棚,养殖户则向村集体返还部分收益,发挥联农带农作用。
谋划布局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产业为王。
在2024年7月入驻黄坡镇后,来自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工作队员们发挥智库优势,对黄坡镇全面调研后形成约3万字的调研报告,成为帮镇扶村工作整体谋划的理论基础。在推动产业振兴方面,工作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打法。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黄坡镇在番薯种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立足于此,工作队积极联系对接龙头企业,利用白云区对口帮扶资金300万元,启动实施黄坡镇番薯种苗繁育产业项目,建设番薯脱毒苗实验室,打造吴川番薯产业高地,目标是建成国家级实验室,破解种苗退化难题。
此外,工作队创新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以文体赋能乡村。张毅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工作队正规划盘活岭头村的破旧足球场与废弃中学场地,预计投入300万元将其升级改造为11人制标准足球场和羽毛球馆,建成并投入运营后,预计将为村集体增收约60万元。
同时,在上一批驻黄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工作基础上,工作队协助黄坡镇政府,在“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吴川市工作队(纵向帮扶工作队、横向帮扶工作队、“双百行动”服务队)的指导和资金支持下,继续提升优化清朝第一任驻美公使陈兰彬故居项目,引入专业团队优化展览陈设,整理出版了书籍《鉴江之子陈兰彬》,并于2024年9月完成验收,为吴川历史文化基因库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工作队将积极联动“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吴川市工作队力量,整合陈兰彬故居、抗日名将李汉魂故居等文旅资源,完善配套民国风咖啡馆、服饰馆、灯光夜景等业态,打造吴川市的特色文化品牌。
上一篇:
下一篇:
乡下土特产撬动全球大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乡下土特产撬动全球大市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