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科技赋能
阳山西洋菜 “支棱”起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06日
版次:
08
初夏,在粤北山区阳山县的田间地头,一垄垄鲜嫩的西洋菜在微风中舒展叶片,这里即将迎来新一季的丰收。阳山西洋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推崇,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这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自2023年起,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联合阳山县农业农村局、阳山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展开了一场从抗旱保产、品质突围、品牌筑基到产业化服务的全链条帮扶行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洋菜是水生蔬菜,而阳山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独特的旱地种植模式,以越夏栽培(5-9月)为主,利用冬暖夏凉(常年水温保持(18-20℃)的山泉水作灌溉用水,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其独特的风味。
然而,2024年秋冬至2025年初持续干旱,阳山县丰华公司、绿瑛公司等种植基地遭遇“水荒”,“去年10月至今降水不足,部分地块不得不放弃生产。”有种植企业负责人说。
在调研走访中,省农科院蔬菜所专家团队发现,传统阳山西洋菜种植依赖天然降水,抗旱能力薄弱。为此,专家团队与阳山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制定应急方案:一方面,指导企业利用有限水源开展维持性灌溉,清理杂草为雨季恢复生产做准备;另一方面,探索旱地节水栽培模式,引进喷灌设备,试点维持性灌溉法,让阳山西洋菜度过了最艰难的缺水期。
缺水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另外的问题接踵而至——科研人员敏锐发现西洋菜黄叶病频发。“植株叶片发黄导致产量下降15%-20%,但以往检测土壤营养元素未发现显著异常。”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钟玉娟有点疑惑不解。
“那就转变思路。”钟玉娟说,团队直接对病株和健康植株进行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元素分析,首次发现黄叶病植株的钙、铁、铜元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植株。
据此,钟玉娟团队认为,旱地西洋菜一年亩产超万斤,连续种植导致土壤营养失衡,而浅根系特性让植株难以吸收深层养分。
基于这一发现,团队提出“定期翻耕+精准追肥”技术方案,指导企业在菜地旁堆放熟石灰调节土壤pH值,补充蔬菜消耗的大量钙质,针对性补充中微量元素,两个月内使基地黄叶病发生率下降60%。
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省农科院蔬菜所正在牵头制定《阳山西洋菜种植技术规程》和《阳山西洋菜产品标准》,联合阳山县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将“水源洁净、土壤休耕、精准施肥、优质安全”等特色要求融入标准条款。
□黄进
上一篇:
科技小院:硕士读三年,两年在种田
下一篇:
上一篇:
科技小院:硕士读三年,两年在种田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