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高州父子深耕荔枝龙眼产业,带千余农户增收
立体种养让千亩果园变生态基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10日
版次:
09
朱焱宗和妻子在龙眼园收果(左)。朱新查看龙眼长势(右)。
南方农村报记者 钱普贵
茂名高州市沙田镇素有“中国龙眼第一镇”美誉,在这里,朱新、朱焱宗父子两代深耕山地龙眼和荔枝产业,以精细管理提升产量,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并依托绿色生态模式带动千余农户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燊马农业”),探访果园背后的创收密码。
精细管理提升产量
龙眼亩产预计达2800斤
4月,漫山龙眼树繁花盛放,金黄小果缀满枝头。朱新的果园面积有1200多亩,主要种植储良龙眼。他每天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巡龙眼园,查看龙眼长势,与技术员商讨管理措施。“龙眼长势喜人,枝头已经开始往下坠了。”朱新心里估摸着,“今年亩产能达2800斤。”
“疏花疏果是龙眼管理的重要环节,但龙眼疏花疏果后的保花保果工作同样重要。荔枝生长进入幼果期,要加强肥水供应,满足坐果所需的营养。同时,要注意防范霜疫霉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减少生理落果。”谈到荔枝龙眼的种植管理,朱新滔滔不绝。
跟随朱新上山劳作的日子里,父亲敢于探索、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朱焱宗心中。大学毕业后,朱焱宗决心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投身家乡农业生产。然而,这一想法遭到家人强烈反对,朱新深知农村创业的艰难,担心儿子吃苦受累。但朱焱宗没有退缩,积极做家人思想工作,最终获得父亲的支持。
儿子接力返乡创业
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彼时,朱新创办的燊马农业已运营数十年,可朱焱宗接手的却是一个“烂摊子”:瓜果销路不畅,团队管理混乱。朱焱宗自嘲回乡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面对困境,朱焱宗果断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员工管理上,父亲追求数量,他则注重质量,力求打造精干团队;在化肥使用方面,父辈们习惯使用无机肥,他大力推广有机肥。改革过程中,父子难免有思维碰撞,但朱焱宗积极与朱新沟通,将新颖理念融入果品生产加工,很快取得成效,获得父亲支持与肯定。
在传承父亲基业的基础上,朱焱宗成立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马头”牌和“果到心”商标。朱焱宗也扎根基层,不断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
“储良龙眼品相好、整串结实、肉厚果大,桂味荔枝肉质爽脆、口感清甜、小核率达90%以上。”朱焱宗选择当地特有品种种植,在基地运用环保高效的农业技术及智慧农业设施,能及时预报水文天气,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精细管理使基地的荔枝龙眼产量提升30%以上。
同时,他大胆引进“立体种养”模式,将2800多亩果园打造成集种植、养殖、科研、观光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在他的努力下,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马头”牌成为广东省著名商标,产品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延伸产业链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种一亩荔枝龙眼的收入在6000元左右;通过精深加工,能增收上千元;围绕基地做服务业,搞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收入又能往上翻。”朱焱宗算了一笔账,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不仅能提升经济效益,也提高企业品牌认知度。
目前,燊马农业已研发出附加值高的粉剂、饼干、糕点、糖果、果冻、果酱等系列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直以来,公司在荔枝龙眼种植技术、保鲜工艺、加工流程等方面,都得到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岗位专家的技术支持。”朱焱宗说。
这些年,燊马农业合作的农户,由最初的几户逐渐增加到如今的1000多户。朱焱宗也曾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获得者、广东省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广东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广东省十大荔枝种植工匠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土豆挂在空中长
上一篇:
下一篇:
土豆挂在空中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