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围剿山寨食品不能仅盯着农村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15日
版次:
02
如今,山寨食品的“势力范围”早已突破传统农村市场的局限,凭借与正品高度相似的包装、极具迷惑性的名称以及低廉的价格,悄然潜入监管薄弱地带,在网购、外卖等平台以及一些线下零食店等渠道频频“冒头”。(5月14日半月谈)
山寨食品,是消费者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们以低廉的价格、相似的包装与名称,诱惑着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然而,这些食品往往不符合生产标准,甚至是不折不扣的三无产品。营养成分标注不实、滥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与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频出,更有甚者“碰瓷”药品非法售卖,将消费者的健康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在直播间、线上购物与外卖平台这些温床上,山寨食品与餐食捆绑销售,用“收藏送饮料”“低价加购”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让消费者在不经意间踏入陷阱。如此行径,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公然漠视,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粗暴践踏。
山寨食品,更是品牌尊严的无情践踏者。它们“傍名牌”“搭便车”,用高度相似的包装与名称混淆视听,窃取品牌企业的市场成果。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让诚信经营的企业遭受不公平竞争,创新动力受挫,市场活力受损。而山寨食品生产与代销环节的隐蔽性,增加了打击侵权的难度,降低了违法成本,使得不法分子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将窝点选在执法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剧了治理困境,让品牌企业在维权之路上举步维艰。
面对山寨食品的猖獗,必须形成各方合力,展开一场全链条的“围剿战”。法律法规是打击山寨食品的有力武器,要完善相关法律,提高对食品造假者的处罚标准,让违法成本远高于违法所得,让不法分子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电商平台作为山寨食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应肩负起管理责任,建立严格的商品审核机制,对入驻商家进行资质审核与监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从源头上堵住山寨食品的流通渠道。
同时,要织密食品安全网,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追溯产品的销售商与生产商,高效识别和追踪山寨食品的生产与销售链条,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加强基层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对农村等监管薄弱地区进行重点整治,让假冒伪劣食品生产黑窝点无所遁形。
当然,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也至关重要。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认清山寨食品的真面目,增强辨别能力与维权意识。建立第三方食品溯源平台,让消费者能够查询食品来源,方便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山寨食品的良好氛围。品牌方也应积极维权,拿起法律武器与山寨者斗争,降低维权成本,畅通维权渠道。
(作者:萧飞,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无事不扰”
上一篇:
下一篇:
“无事不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