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5版: 区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七色锦鲤“转运” 传统渔村走红
佛山高明苏村9个月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7月03日
版次:
05
佛山高明苏村锦鲤特色文化街区。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艳
见习记者 陈诺
青云鲤寓意步步高升,文昌鲤象征金榜题名,桃花鲤带来美好姻缘……在佛山高明苏村锦鲤特色文化街区,7条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锦鲤,不仅让斑驳的农房外立面实现“改头换面”,更引来70多家文创、旅拍、美食、直播等商家入驻。昔日沉寂的破败渔村成功“转运”,摇身一变为“网红村”。
2024年,乘着入选省级“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培育名单的东风,苏村大力打造锦鲤IP,推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乡村风貌提升,以“整村运营”的方式导入特色产业,走出致富新路径。自2024年国庆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超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已超过300万元。
俯瞰整村轮廓像条鱼
“过去这里空心化严重,环境脏乱差,年轻人基本都外流了。”高明区荷城街道苏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维坚回忆道,旧时的苏村缺乏人气、资源、产业,是典型的“三无”村庄。
如何破局?谜底就藏在谜面里。苏村位于高明西江新城的核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站在高处看,整个苏村的轮廓天然就像一条鱼!”陈维坚表示,“‘锦鲤’在传统文化里本就是吉祥物,加上苏村村民也有养鱼的习俗,所以我们区、街道、村三级联动,深挖独特的‘锦鲤’基因。”
一场围绕“锦鲤”的文化挖掘与空间重塑由此开始。苏村巧妙拆解“蘇”字蕴含的“草茂、鱼肥、禾丰”意境,提炼出“转运锦鲤”“金鳞化龙”等文化IP,设计出开运鲤、青云鲤、武曲鲤等7种文化形象,并将其巧妙地融入乡村景观的打造——高达21米的“龙柱”在广场拔地而起,转运水车在锦鲤池旁缓缓转动;191栋农房披上了“锦鲤红”“锦鲤黄”等七大主题墙绘,远观如一片片闪亮的鳞片。每逢节假日,苏村还结合民俗文化举办烟花秀等各类活动,吸引各方游客慕名而来。
设计超3000种鲤鱼文创
风貌提升是打造文化IP的第一步,如何充分挖掘文化的经济功能,让“锦鲤”真正成为带动致富的“财神”?
苏村村集体在乡村运营上发力,与街道公有企业合资成立了苏荷文旅公司,打造锦鲤主题文化街区。据苏村锦鲤文化街区招商经理李文聪介绍,公司从国企选派“乡村CEO”进驻,对村庄的房屋土地进行统一的收储、管理、招商和运营,目前已累计完成房屋统租近3万平方米。锦鲤主题文化街区建成首年,预计村集体租金收入将超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倍以上。
在文化街区的规划打造上,苏荷文旅公司依据苏村的“鱼”形肌理和七种锦鲤的寓意,精心规划了彭祖鲤康养休闲街区、莲子鲤家庭同乐街区、青云鲤风生水起街区、开运鲤美食文化街区、文昌鲤研学拓展街区、武曲鲤青创孵化街区、桃花鲤缤纷活力街区等七大主题街区。“目前各街区分别入驻了餐饮、民宿、娱乐等商家。”李文聪补充道,“我们还为锦鲤IP设计了超过3000种文创产品,其中锦鲤盲盒很受消费者欢迎。”
在专业运营团队的打造下,锦鲤主题文化街区不仅让村集体增收,也为前来的创业者带来了稳定客源、规范环境和整体效应。非遗传承人、艺术家、转型职场人……一个个创业者在此实现了开店梦想。
“魔术在佛山算是‘冷门’行业,但是苏村给了这个‘冷门’艺术一个舞台。”从业15年的魔术师黎嘉诚感慨道。在莲子鲤家庭同乐街区,他创办了苏村·魔法剧场,每逢周末,家庭客流持续涌入,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小朋友们的惊叹声就是对他选择苏村创办剧场的最大肯定。
同样被苏村的创业环境吸引而来的,还有高明濑粉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伍锦强。今年5月,他把四代人传承的“上善濑粉”门店开到了苏村。“锦鲤‘好运’的寓意,和我们高明濑粉承载的祝福寓意很契合!我们在苏村的分店‘五一’才开张,没想到那么火爆。”看着络绎不绝的食客,伍锦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对于创业者而言,苏村提供的不仅是平台,更有实实在在的“托底”支持。从房地产行业转型的李秀秀,在参观苏村时不到一小时就决定租下村里的一间闲置老屋。
“我是第一批入驻的,苏村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免租优惠,让我下定了决心。后期他们也帮我们做了很多宣传推广,整个街区的治安环境也管理得非常好,减少了很多创业初期的风险和焦虑。”李秀秀笑着说道,“感觉就像苏村在背后‘托’着我们走,让我能够实现一个梦想。”
上一篇:
下一篇:
古树生新枝 古荔变“金果”
上一篇:
下一篇:
古树生新枝 古荔变“金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