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区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龙门麻榨中心村:千年古榕书写绿美旅居新意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7月05日
版次:
03
一棵生于北宋景德四年的古榕树矗立在鳌溪河旁。 谭家富 摄
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上,高大的古树往往是村邑的地标与象征。盛夏时节,走进惠州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一棵生于北宋景德四年的古榕树矗立在鳌溪河旁,苍翠挺拔,华盖参天,被誉为“千年古榕,惠州之最”。树影里,蒲扇轻摇,孩童嬉戏,家人朋友闲话家常。树围旁,集观景、休憩、科普于一体的鳌溪古榕树驿站项目建设正酣,沿“环两山”最美旅游公路骑行的游客驻足打卡,感受着这抹悠远的“绿色乡愁”。
当前,惠州以“百千万工程”为县域发展总抓手,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麻榨镇中心村巧打“生态+文化”组合牌,以千年古榕树为精神锚点,结合绿美建设,用“一棵树”激活一个村,培育农文旅融合新引擎。
古树新韵◥>
守护生态文明“活化石”
这棵古榕树位于中心村禾斜村民小组,树高13米,胸围9.8米,平均冠幅30米,树龄1018年,在建村前就守护着村民繁衍生息。树下“王作尧开仓赈济农民”的纪念碑,让它成为承载历史记忆与信仰的时光容器。
“年轻时我在树下唱戏《山乡风云》,有上千人来观看。”68岁的老村民张智卫已见证四代人围树乘凉。树下曾是村庄事务中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动员大会在此召开;如今仍保留重阳分鱼、添丁分炸果的传统,“去榕树头”成了村民默认的相聚信号。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进以来,广东强化古树保护。2021年起,中心村通过巡护、挂牌、电子档案、二维码“身份证”、24小时监控等方式,对古榕开展健康监测,实施防腐、修补、复壮等工作,让古树重焕青葱。今年,6根造型古朴的加固装置为古树护航。“为腾出生长空间,县镇村15天内协调周边10户村民拆房。”中心村办事员何晓晴说。
活化利用◥>
打造特色农文旅符号
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将“两山”相连,省道S254线横穿中心村,古榕成骑行者首选补给点。
中心村以“交通+”激活资源,计划建鳌溪古榕树驿站,打造古榕文学村。目前,以古榕为圆心,已修缮208栋房屋外立面,升级道路景观;种“北绿一号”杨桃,探索“村企合作”建杨桃公园,预计年增村集体收入4万元。
“流量”变“留量”,需将生态颜值、历史记忆转化为体验经济。“结合古榕、祠堂、鳌溪河等资源,我们正建鳌溪古榕树驿站,设文学民宿、咖啡屋、粮仓书馆等。”村副主任张奇峰说。未来,游客沿公路而至,在榕溪市集驻足,于千年古树下品咖啡、读老书,将成现实。 □王富迪
上一篇:
航天稻创亩产纪录 微型薯解“北薯南调”难题
下一篇:
上一篇:
航天稻创亩产纪录 微型薯解“北薯南调”难题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