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4版: 政情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清远英德释放林下经济新动能
采伐许可证一天即可办结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7月08日
版次:
04
南方农村报记者 任峻男
“真没想到,现在办采伐证这么方便!”7月4日,在清远英德市横石水镇林业站,林户林乙有难掩兴奋。在提交完整的材料并通过审核后,他现场拿到了23立方米桉树林的采伐许可证。过去,这类小额采伐审批需耗时一个月,如今只需一天即可办结。
证件办理进入“小时制”
清远英德市拥有592万亩林地,是全省林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商品林资源丰富,但以往繁琐的采伐审批流程让林农颇为头疼。“哪怕只砍几亩林子,手续一样不少。”传统模式下,林农需提交采伐设计图纸、权属证明等十多页材料,经镇、县逐级审批及公示,耗时长达30多天。这对于持有个人林权证、仅需小额采伐的小农户而言,负担尤重。
2024年,广东省林业局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简化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英德市被确定为改革桉树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试点县(市、区),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拉开序幕。日前,英德市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简化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为全省首批将小额林木采伐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的试点地区。
《方案》精准施策,直击“小农户采伐面积小、审批成本高”痛点:对林农个人申请采伐人工商品林30立方米(含)以下的,审批权全面下放乡镇,取消公示环节,并创新实施“告知承诺制”。林农签署《采伐承诺书》后,只需提供采伐申请表需要的权属证明、伐区位置图等核心材料。“材料齐全,权属清晰的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当天申请、当天下证。”英德市林业局林政股中级工程师黄利微介绍。
同时,对蓄积量在120立方米以下的桉树林审批,流程也从“每月一批”压缩至“每周一批”,公示时间由7天缩短到3个工作日。改革后,小额采伐审批时间平均缩短90%。
流程优化为林农节省的远不止时间。“以前不论采伐面积大小,林农都得委托第三方做采伐设计,几亩林地设计费就大几百块。”黄利微指出,改革后对《方案》适用的小额采伐,林农只要能提供清晰的伐区作业范围电子矢量数据,就无须再提交采伐设计材料,为林农省下真金白银。
林农灵活调整种植结构
改革的成效不仅在于精简了流程,更激发了林地经营的灵活性与林下经济的活力。
林业大镇大洞镇拥有近23万亩商品林,其中持有个人林权证的小林农户达1803户,《方案》的实施让众多小农户直接受益。
黄亚灶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有20亩林地,其中12亩种植麻竹笋,8亩为杂木林。近年来,清远市麻竹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他计划将杂木林采伐后改种麻竹笋。
在大洞镇林业干部的政策普及下,他深感欣喜果断行动提交申请。“这几年木材价格不理想,改种麻竹笋,只要管理到位,收入更稳定、更可观,现在审批又快又便捷!”
麻竹笋是清远市重点打造的五大百亿产业之一,也是英德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累计种植麻竹笋面积85.91万亩,2024年麻竹笋鲜笋产量超141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1.57亿元。
林改政策的及时出台,为林农灵活调整种植结构、对接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洞镇林户李建明计划采伐15亩桉树林,他坦言,过去因申请流程冗长耗时,常常错过市场高价期。“现在审批简化了,价格好就能随时申请采伐,收入更有保障。”
英德市林业局林政股股长沈青青介绍,作为林业大县,英德小户林农基数大,小额采伐需求旺盛。“马上9月开学季是采伐小高峰,很多林农需要这笔钱供孩子读书。赶在需求集中期前出台政策,解决林农的急难愁盼。”
上一篇:
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推动“土特产”产业化
下一篇:
上一篇:
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推动“土特产”产业化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