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佛山开展水稻合理密植试验 亩产最高达623公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7月08日
版次:
08
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飘飘
7月3日,骄阳似火,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万亩稻田基地一片金黄,远远望去稻浪翻滚,弥漫着丰收的气息,但细看却发现这片稻田“与众不同”!原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此开展水稻合理密植试验。该试验将对比5种采用不同行距、不同株距机插的水稻的种植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唐湘如、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何杰、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农艺师吴拥军组成测产小组,穿梭在稻田中,按照严格的测产流程,测量、取样、称重、测算,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据悉,此次合理密植对比试验设置了多个株距和行距组合,包括14厘米株距×30厘米行距至24厘米株距×30厘米行距等五种方式。测产结果令人欣喜:14厘米株距×30厘米行距的种植方式亩产量最高,达到了623公斤/亩,相比试验基地日常的常规种植,产量增加了100多公斤/亩。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水稻创新团队机械化岗位专家姚俊豪在现场指出,开展机械化合理密植试验示范工作是加快推进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为农户朋友探索提高单产的机械化作业模式,希望能形成科学、成熟的可复制技术路径向广大农民朋友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唐湘如介绍:“合理密植就是要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发挥品种的耐密性特点,使水稻分蘖数、亩穗数达到最合理范围。”
一旁的种植户张大叔难掩喜悦之情,他说道:“今年春耕时在专家指导下尝试合理密植,刚开始还有些担心,怕影响收成。没想到,产量真提高不少。”
何杰副从农业机械化角度进行了分析:“水稻机械化合理密植技术,能保证种植密度的精准性,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次水稻合理密植测产活动,是广东落实提单产行动的关键举措之一。
吴拥军表示:“我们将根据这次测产结果,进一步优化合理密植技术,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条件,筛选出更适合的水稻品种,让合理密植技术在佛山乃至广东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上一篇:
犁冬晒白可减少水稻赤枯病发生
下一篇:
增城东“稻”主培育计划启动
上一篇:
犁冬晒白可减少水稻赤枯病发生
下一篇:
增城东“稻”主培育计划启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