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钥匙孔”手术封堵心脏漏洞
8岁塞尔维亚女孩在穗重获“心”生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7月10日
版次:
06
安娜和家属与广州医护团队合影。
近日,一位来自塞尔维亚的8岁女孩安娜,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接受了微创心脏手术,修复了困扰她多年的先天性心脏缺陷。跨越万里的求医之旅,最终让她在广州重获“心”生。
跨越万里赴穗求医
安娜自出生起就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她的母亲回忆,当地医生曾将女儿的心脏比作“漏水的房子”,异常的血流如同四处乱窜的水流。虽然外表与普通孩子无异,但安娜容易疲劳、频繁感冒甚至发展成肺炎。当地医生警告,这个较大的心脏缺损必须尽早干预,否则进行性加重的心脏负担将引发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甚至可能永久丧失手术机会。
然而,当地医疗机构建议的治疗方案是创伤较大的正中开胸手术(需要锯开胸骨、使用体外循环)。想到年幼的女儿将要承受巨大疤痕、漫长恢复期及手术风险,安娜的父母焦虑万分。他们查阅资料、咨询国外亲友,迫切希望找到对孩子伤害最小、恢复最快、效果最好的方法。
转机出现在安娜的舅舅亚历山大身上。这位在华工作多年的塞尔维亚人,了解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心脏血管疾病微创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便向该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陆华教授咨询。得到肯定答复后,安娜父母毅然决定不远万里带女儿赴穗求医。
微创技术精准修复
面对远道而来的小患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团队高度重视,组织了详尽的术前评估。团队综合考量安娜的体重、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和大小等关键因素后,决定采用成熟的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近日,在手术室、麻醉科及超声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顺利进行。与传统开胸的巨大创伤不同,医生仅在安娜的胸骨旁打开一个约1厘米的微小切口。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实时、精准引导下,手术医生凭借丰富经验与娴熟技巧,通过这个“钥匙孔”般的通道,将一枚特制的封堵器安全、准确地输送并释放在心脏缺损处。整个手术过程心脏始终在自主跳动,无需体外循环支持,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患儿身体的干扰,体现了现代心脏外科“微创、精准、快速康复”的理念。
得益于术前周密规划、术中精准操作以及成熟的围术期管理,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如今已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早诊早治是关键
房间隔缺损,宛如在孩子心脏上悄然裂开的一个“漏洞”。心脏血管外科谢少波主任医师强调,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缺损,实则潜藏巨大危机。在疾病早期,许多患儿症状隐匿或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呼吸稍促、易感疲倦等,极易被家长忽视,甚至被误认为是孩子活泼好动或体质较弱。
谢少波警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为弥补缺损不得不超负荷运转,负担日益加剧。这不仅会严重阻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更可能诱发一系列致命并发症,其中心力衰竭最为凶险。一旦进展至此阶段,治疗难度陡增,且可能留下无法逆转的后遗症。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务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这是守护孩子一生健康与幸福的关键所在。”谢少波主任医师呼吁广大家长务必提高对孩子心脏健康的关注度。一旦察觉任何异常迹象,应立即带孩子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抓住宝贵治疗时机。 □刘桦楠 张灿城
上一篇:
下一篇:
男子高温作业突发“热痉挛”险丧命
上一篇:
下一篇:
男子高温作业突发“热痉挛”险丧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