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阳江市“新农人”林进杰:

趣味讲解牛大力种植技术 视频流量破亿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7月12日版次:09

  林进杰带动阳江牛大力种植面积从5千亩扩展至5万亩。

  编者按
  乡村振兴,技术先行;数字赋能,创新为翼。广东“百千万工程”农技达人短视频活动吸引众多从业者,传播实用技术,助力工程建设,评选出十佳达人。典型是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他们中有记录育种密码的“新农人”、直播间里的“田秀才”、借流量传经验的“数字农夫”。南方农村报推出专题,聚焦这些“手机变农具、数据变农资、直播变农活”的达人,展现其以短视频破农技推广壁垒、数字赋能农业的实践。
  “牛大力种植,良种良法是关键,选对了,增产增收事半功倍。”在阳江市阳东区北惯镇平地村的牛大力产业园里,林进杰正在田间拍摄短视频。这位“新农人”十年如一日地在南药牛大力产业化道路上深耕,以科技创新破局种苗难题,借互联网思维打通产销链路,让曾经的“土药材”蜕变为产值35亿元的“黄金产业”。
  林进杰凭借在牛大力种植领域的“技术+流量”双驱动实践,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佳短视频农技达人”之一。
打造牛大力全链技术体系
  2010年,林进杰敏锐察觉到南药市场的广阔前景,毅然返乡发展牛大力产业。经过5年的种苗选育、种植技术摸索和发展种植,证实了牛大力是一个具有巨大“药食两用”发展潜力的新产业。2015年,林进杰和几位合伙人共同创办了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当时,牛大力还只是零星种植的野生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空白。他带领团队跑遍粤桂琼三省,搜集几十份野生种源进行基因分析。同时聘请科研专家深入研究,通过多轮测试找到最优“母本”。在攻克种源难题后,采用组培技术实现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繁育。2016年更借助“天宫二号”完成航天育种,培育出有效成分提升30%的新品种“粤森1号”,为产业奠定良种基础。
  如今,公司构建的“育种-种植-加工-研发”全链条技术体系,辐射带动阳江牛大力种植面积从5千亩扩展至5万亩,带动2300余个就业岗位,种植版图延伸至广西、海南、福建、湖南、云南和贵州省,打造了阳东牛大力国家地理标志、中国牛大力之乡等6个“国字号”品牌,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30多个“省字号”品牌。
年培训新农人1500余人次
  “要根据不同季节、阶段策划短视频内容,用‘老农都听得懂的科技语言’讲解。比如用‘婴儿护理’比喻幼苗管理,用‘健身增肌’类比施肥原理来广牛大力种植技术。”在“粤森牛大力”账号里,林进杰用生活化类比拆解种植技术,其抖音、视频号、快手和小红书等平台累计播放量突破1.2亿次,成为牛大力农技领域首个“亿级流量IP”。其3678条原创短视频组成线上知识库,搭配直播教学,实现35%的技术咨询转化率。
  线下,他在牛大力产业园乡村振兴学院开设“田间课堂”,年培训新农人1500余人次;与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田间实验室”,将科研成果直接落地田间。这种“线上流量引流+线下实训落地”的模式,累计为农户减少试错成本超千万元,让技术真正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增收密码。
建议开发AR种植系统
  走进平地村,曾经的闲置地已成为市级牛大力产业园。这得益于林进杰及其团队创新推出“公司+科研+协会+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六维联动”模式,即企业提供种苗与技术,科研单位保障品质,协会规范标准,合作社组织生产,互联网打通销售,形成闭环产业链。这一机制实现了“三个100%”的突破,即100%闲置土地复耕、100%农户参与产业链、100%产品品牌化。
  “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传统农业。品种是芯片,品质是生命线,品牌是放大器,标准是通行证。”林进杰讲述了一个典型案例,“曾有位老农偷偷学艺三年,从质疑者变成种植能手,现在他家的牛大力亩产比常规方法高出30%,还带着全村成立了合作社。”
  对于阳江牛大力的未来发展,林进杰建议启动“百千万燎原计划”,建设农技短视频联盟,孵化100个县域IP;开发AR种植系统,实现“扫码即专家”;打造牛大力产业云平台,打通从种植到消费的全链路数据。这位扎根土地的创业者,正用科技和情怀,持续为百千万典型村的发展贡献农技力量。
□郑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