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4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去三江”到“来吴川” 粤桂医疗双向而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7月15日
版次:
04
侗族医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龙宗花(中)正采摘药材。
7月14日,粤桂协作·2025年侗医药健康行活动在吴川举行,这是侗医药首次与广东老百姓见面,也是吴川与三江进一步探索医疗协作的有益尝试。
自2024年1月轮换以来,新一批吴川市驻三江侗族自治县粤桂协作工作组聚焦三江所需、吴川所能,进一步挖掘吴川与三江在产业协作中的更多可能性,着力落子——“医药”。
侗医药在三江世代相传,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2008年,侗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吴川恰是粤西地区中医产业代表区域,沉香、广藿香等特色中药材常年走俏市场。两地扎实的医药产业基础,让粤桂协作工作组看到了另一个协作的可能性——“侗医药协作”。
医疗协作
三江所需与吴川所能
医疗协作既然出招,必然精准找好目标。三江县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一直是吴川-三江协作重点工作。
今年初,吴川与三江两地审议下发《吴川市-三江县2024年粤桂协作工作计划》,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推动两地医疗协作。
4月21日,2025年吴川——三江粤桂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吴川市召开。会上,吴川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向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捐赠结对帮扶资金(物资)共95万元,凸显了两地对医疗产业的重视。
6月,两地召开2025年吴川——三江粤桂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会上,吴川市中医院与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启动侗医药合作,助推侗医药出山入粤。
活动中,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大病患者、慢病患者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专家团队开展了贴心的入户随访服务。随访到一位因白内障无法到现场面诊百岁老人,专家组耐心细致地检查老人的眼睛状况,并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专业的治疗建议,并解读慢病政策。老人用侗话感动地说:“没想到我能得到吴川市人民医院的专家亲自上门服务,解决了我的大问题,真是太感谢了!”
出山入粤
国家级非遗侗医药来吴川
如今,在三江县积极学习和吴川市的倾力支持下,三江传统侗医药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让过去吴川医疗“去三江”变成了三江侗医药“来吴川”。
侗族医药目前没有系统的书典问世,但在民间行医者在长期行医中,则通过歌谣、口耳传承。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发现在诊疗过程中,通过侗医治疗,以望、闻、问、摸为诊查原则,以服、敷、熏、洗、击、刮等方法为治疗手段,对防病治病获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曾指出,中医药与少数民族医药均遵循相似相通的药性理论且各具特色,这体现出我国各民族医药的一脉相承,是全面解读中药功效成分的关键。
7月14日,由吴川与三江携手开展的粤桂协作·2025年侗医药健康行活动在吴川举行,就是希望以吴川完善的中医药产业带动传统侗医药出山入粤,让更多人领略侗医药的魅力,促进两地在中医药技术交流、药材资源共享、产品研发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逐步探索吴川中医与三江侗医药在产业协作中的更多发展空间。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强调“发展少数民族医药”,国家中医药局与国家民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在中医药重大规划、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给予少数民族医药政策倾斜。
此次活动上,三江侗医药不仅带来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疗法,如侗药烫蛋、侗药竹罐、牛角面部拨筋等,还带来侗乡大艾条、吴氏侗药五方鼻炎宝、侗家跌打王、龙氏侗药驳骨膏等特色产品。
“以前是吴川的医生来帮我们看病,现在我们把侗医药带来给吴川的兄弟姐妹们,让大家了解、认识、爱上我们侗医药。”程阳八寨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有关负责人说。
“自东西部协作以来,吴川与三江在医疗协作中,立足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开拓创新,重塑格局,发挥好两地传统医学组织的积极作用,凝聚多学科力量,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兼容并蓄,推动少数民族医学、传统中医学在发展中促进临床疗效提高,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中促进民族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吴川市中医院有关负责人说。
□韩安东
上一篇:
下一篇:
病人转运如何用好“救护车”?
上一篇:
下一篇:
病人转运如何用好“救护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