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5版: 区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首个农村“未来社区”项目迎来首批住户 韶关始兴县56户村民拎包入住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7月15日
版次:
05
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
7月14日,“筑梦新居·启航未来”——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首批搬迁入住仪式在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周所村隆重举行,56户村民代表接过象征新生活的钥匙,标志着广东省首个农村“未来社区”项目正式迎来首批住户。
这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础,以城乡融合为导向的乡村变革,为全省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系统化”的乡村再造
2024年,始兴县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在周所村启动总投资4.19亿元的农村未来社区项目。
“土地重整推动要素优化重构”的新思路直指山区土地低效问题的核心。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项目总规划用地186亩,创新采用“农房排屋+多层公寓+养老公寓”的方式,对村庄进行系统性重塑。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安置面积约11.7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540余套高品质新型农房及公寓。
截至目前,已有200余套实现封顶。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周所村建设用地从1013亩下降到593亩,减少420亩,复耕形成增减挂钩指标601亩,实现人均建设用地减少92平方米,宅基地用地面积减少超60%。
解决“钱从哪里来”
始兴县充分尊重民情民意,组建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县镇村组四级工作专班,围绕户型设计、一户多宅处理、宗祠迁建等村民最关切的议题,以19轮集体研讨、5次村民代表大会的耐心,找到了政策落地的“最大公约数”。截至目前,周所村自愿报名户数突破500户,占总户数比例超50%。
“钱从哪里来”是一个难题。始兴县拓宽多元融资新渠道,破解资金困局。按照“政府授权、国企统筹、市场化运作”思路,招引中国二十冶集团注资与县属国企组建平台公司,承担投融资、建设、运营、还款等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以县属国企资产、央企注入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成功争取省农发行30亿元授信额度,成为全省首个打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性贷款的项目。通过产业导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方式强化社会资本收益保障,同时实施高标准农田流转、物业出租、产业导入等举措,增强项目“造血”能力。
岭南风韵里的“未来范”
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的生命力在于“守住乡愁”。立足于周所村傍水、七北村依山的自然特点,按照村民意愿,精心设计“一统三化九场景”,布设滨水绿道、小公园等设施,打造“岭南风、客家韵、烟火气、生态美”的乡村布局。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工作,开展4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合理布设滨水滨岸慢行道等亲水便民设施,以500年树龄的古榕为核心,串联17棵百年古树打造古树公园群落,新增绿植2.18万余株,打造“林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生态宜居未来社区。
既通过屋顶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实现“生态美”与“效益优”的统一(村集体、村民和投资方共享光伏收益,可覆盖物业服务费用),又依托客家文化设计农房细节,让“客家风”与“未来感”共融。
产业活水浇灌振兴沃土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设并非孤立推进,而是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通过“土地整备—产业导入—城乡协同”的链条式运作,实施创新的“多田套合+现代农业”模式,顿岗镇曾经零散分布的耕地被整合为1个万亩方、4个千亩方及多个百亩方,“小田变大田、良田变粮田”的愿景逐步落地。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通过用地“腾挪集聚”,建设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小院,引进“北牛南育”、水榭温泉民宿、开心农庄等项目,构建环车八岭农文旅商产业带。
这个从粤北山乡孕育而出的“未来社区”新范式,不仅系统性地回答了乡村振兴中“钱从哪里来、事要怎么干”的难题,更以“空间重构、产业导入、生态优先”的生动实践,勾勒出“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乡村新图景。它装着周所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可借鉴、可推广的“始兴样本”。
□范永敬
上一篇:
以科技赋能海洋经济跃升
下一篇:
上一篇:
以科技赋能海洋经济跃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