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海燕
编者按 佛山南海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其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当初,这项改革被寄予厚望,并且一开始就赢得赞赏,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发展。 十多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我们回望这项改革,发现新的问题。如今已划归禅城区管辖的南庄镇堤田村或许为我们观察农村股份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该村在股份制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当村民拿起村民自治的武器捍卫自己权益的时候,却遭遇了困境。
3月26日,是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堤田村换届选举的日子。许多村民对这一天充满期待,他们希望选出新的村委会干部。因为他们对之前村委会干部不满,尤其对该村堤田集团管理不善及该集团代替村民签订征地合同不满。村民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撤销征地协议;同时,他们也寄望于村民自治制度,希望以此加强对堤田集团的监督,改善公司的管理,维护村民的利益。 土地价格飙升 堤田村历史悠久,村内历史建筑颇有古韵。一条宽阔的潭州水道横隔村头,紧邻佛山市区的堤田村也因此几乎与佛山市区的发展绝缘。 该村直到本世纪初,仍然是一个以养鱼为主的农业村庄,全村仅有小部分土地用于工商业。与临近的经济发达村庄相比,算是“穷村”,村民每年分红“一两百元”。 近年来,随着佛山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业对土地的强烈需求越来越难满足。就此,佛山市将目光对准了面积占禅城区一半的南庄镇。地势平坦,临近佛山市区的堤田村进入了当政者的视野。 2004年2月13日,佛山市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禅高区管委会)作为征地单位,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堤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堤田集团)签订“佛山市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地补偿协议”。 协议称,“根据市政府佛府办〔2003〕25号文精神,市政府批准禅城区在南庄镇设立占地26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南庄镇面积三成——记者注)的佛山市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协议约定,禅高区共征用堤田集团约2300亩土地,补偿标准均为6.5万元/亩,青苗补偿为3000元/亩。征地协议一经签订,用地方便大举填埋鱼塘,平整土地,筑路建桥。横跨潭州水道的季华桥2005年12月建成通车后,堤田村与佛山城区连成一片,该村土地迅速增值。 之前少人问津的堤田村土地价格飙升,目前当地工业用地租金达2万元/亩/年,这在季华桥开通前不可想象。土地租金的飙升让许多村民对征地补偿标准感到不满,他们此时也发现征地协议的签定过程很诡异,而这种诡异与该村的特殊体制有关。 谁有权代表村民签协议 该村集体目前存在三个实体,堤田村委会、堤田经济联合社和堤田集团有限公司。 1995年,当时的堤田经济联合社按照当地政府的政策精神,以各生产队作为投资人,将全村的土地经营权和资产入股,成立堤田集团有限公司,“把公司办成实体,逐步建成一个现代化、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此后,堤田集团负责全村鱼塘的发包和土地的出租等经济活动。 不过,2004年,堤田集团与禅高区管委会签订征地协议后,遭到了村民的强烈质疑。他们认为,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体村民的代表机构是堤田村民委员会,堤田集团没有权力与禅高区管委会签订征地协议。 据了解,1995年之前,堤田村土地所有权分属各生产队,土地、鱼塘的发包与分红由各生产队单独执行。根据堤田集团的企业登记资料,堤田村各生产队投资比例从4%到9%不等,当时的群建经济合作社有6个生产队,约占全集团投资比例的38%。群建经济合作社就是现今的群建村民小组,此外,堤田村另有前锋村民小组和先锋村民小组。 不过,2007年,村民发现原属于各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土地,已于2004年被登记为堤田村委会集体所有,也就是说生产队的土地变成了村委会的土地,发生了所有权人的变更。 堤田集团签订征地协议和土地所有权人变更引起不少村民的不满。他们认为,经营权和处分权不是一回事,当初各生产队是把土地的经营权交给堤田集团,目的是提高效益,如今他们却把别人的土地给“卖”了。 “是让你看好村里的牛,不是叫你把它卖掉!”村民代表刘显棋说。 也有不同意见提出,既然成立了公司,就按照公司法来办,生产队把土地入股,集团公司就可以全权处置各生产队投入的资产,只要按照公司章程由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即可。 “这是涉及每个村民利益的事,这样的重大事情要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才行。公司只能赚钱,不能卖地。如果股东代表大会通过违法的决定,那也可以吗?而且股东代表大会根本就没有表决过征地协议的事情。”刘显棋质疑道。 征地期间在任的一位股东代表说:“知道征地,但不知道征多少。我参加过几次会,有一次没参加,没有听说表决。” 针对部分村民的质疑,堤田村委会于2005年4月做出说明:自2003年5月起至年底,村委会干部4人开会2次,村委会与村小组干部10人开会6次,股东代表大会3次,全村户主大会1次,股东代表大会与户主大会主要传达征地情况。说明中,未提及何时作出决定同意堤田集团与禅高区管委会签订征地协议。 据此,村民认为,作为一个公司,堤田集团的管理并没有按照规范进行。这有违当初成立公司的初衷。同时,村民还就股东代表大会的权力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代表大会的权力超过了甚至代替了村民大会,这与加强村民自治、增进民主的村委会组织法相违背。 集团公司维护谁的利益 堤田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代表大会由年满18岁以上股东选举3%为股东代表组成。2003年,堤田集团共有股东代表60人,每次参加征地讨论的代表均超过40人。 “全村4000多人,就由几十个代表说了算,甚至几个村干部说了算,肯定不行。”一位村民说,“要是这样,还要村委会组织法干什么?” 事实上,引起村民很大意见的是此次征地手续的合法性,以及堤田集团在征地中的表现。 部分村民上访得知,2004年签订征地协议之前,所谓国家级的禅高区并没有得到批准,而且现在也没有批准。直到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才核准该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堤田集团擅自代表村民与禅高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却没有维护好村民的利益。 在未能确定禅高区是否获得批文的情况下,“不从股东利益出发,反而各方面听从征地方,帮征地方来压制群众,我们要把他选下来。”村民代表刘显棋说。 而此次征地事件也提醒村民,股份制的实行并不必然带来村集体管理的改善,堤田集团和集团股东代表大会并未真正起到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作用。 2007年,该村对1995至2005年的财务委托审计后,发现了新问题。财务管理的漏洞,并没有因为股份制改革的推进而自然弥合。这提醒村民,要加强对村委会和堤田集团的监督。 他们的方法是投票。 在不久前结束的新任股东代表兼村民代表选举中,许多老代表下台了,对征地协议持不同意见的村民代表占了多数。“70多个代表中占了40多个”,群建村小组组长刘显桐说。 审计暴露公司管理漏洞 2007广东省德正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佛山分所接受委托对堤田村委会、堤田集团、堤田经济联合社以及该村下属的三家企业2005年之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审计报告显示,无论是堤田村委会还是下属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5份审计报告全部列出这样的说明项目“截至审计截止日,由于所需资料尚未提供,对以下资料所涉及的审计事项我们无法发表审计意见”。 这些未提供的资料包括:固定资产购建以及在建工程招投标文件及预算、结算审核资料、资产处置明细、各类资产的明细账、生产经营费用、预提费用、损益类科目明细账、投资和发包合同…… 而报告能够发表意见的主要是数额庞大的无发票单据支出,堤田村委会无发票单据支出3100万元,其中7万元的计划生育费用大部分为餐费。2005年,堤田集团资产负债率为95%,下属的(原)华达高级墙地砖厂(华达厂)资产负债率347%,净资产为负3000万元。该厂从1992年至1996年盈利,此后亏损。审计报告显示,该厂各年度无发票支出合计约1.3亿元。 看着多达35页纸的审计报告,许多村民只能干瞪眼。对他们来说,这些文字、数字无论是贴在村委会公告栏还是打印成册放在手上,都没有任何意义。资产、负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密密麻麻的数字对村民来说,仅仅是一些数字。 记者就此请教南方报业集团资深财务专家李女士。她认为,从审计报告看,最多的问题是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不健全,比如数额巨大的无发票单据。这些“收据,支出证明单”严格说是不合法的,如果村民认为这类收据存在弄虚作假,可以自行调查,也可以提请有关机构调查。 由于该审计报告只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计,不能做出类似专项审计的详尽审计责任报告,审计单位无法对其非法性做出调查证明,这些不健全的材料也反映被审计单位管理的漏洞。 堤田股改将向何处去 审计报告的推出,使堤田集团一部分管理问题暴露出来,村民对于堤田集团有了更新的认识。一些村民说:“搞了集团公司,反而没有人家不搞好,公司搞这么大,管理跟不上,腐败就来了,要是原来各生产队自己搞,管理没有这么难,问题也不会这么多。” 而新当选的村民代表刘显桐说:“当初镇政府要求一定要搞集团公司,现在看来,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为政府征地提供了方便。集团公司不用村民表决就可以代替村民签合同卖地。集团办企业不仅没赚钱,华达厂还欠账3000万。” 对于堤田集团的管理问题,村民在今年的股东代表选举中表达了对之前管理层和原股东代表的不满。这正有赖于村民自治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一部分人甚至想在此次换届选举中,推选新的村委会干部。“股东代表的选举已经说明了民意,原村干部万事俱备,只欠民意,而我们是万事不备,只有民意。”一位在外经商的村民说。 虽然村民对堤田集团的管理意见很大,但持不同意见的人也很多。 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堤田村主任刘允桥,不善普通话的他委托集团工作人员刘冠城与记者沟通。 刘冠城认为,堤田集团征地不是卖地,是“提高产值”,当初村民并无明确反对意见,村民在讨论时“不反对”征地。他说,堤田集团效益好不好,看分红就知道,过去每年分红不过两三百元,多不过六七百,这两年有两三千元,当然这是征地才有的钱。对于即将到来的换届选举,他说,人心难测,讲不清楚。 而堤田村先锋村小组和前锋村小组的4位干部中只有一位愿意表达意见。他说,目前很多村民对征地问题提出意见,其实是看到了土地升值带来的利益。政府征地款每亩6万,但现在光租金每年就有2万元,3年就可以收回。村民现在希望要回被征的土地,他认为,能拿回土地固然对村民有利,“但政府不会放弃这些土地的”。 堤田村的股份公司运行不顺利,集团公司的管理不规范,村集体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太大发展,村民在征地之前得到的效益没有明显进步。这是什么原因? 南庄镇党委书记张辉明认为,股份制“搞比不搞好”。他在4个不同的镇任过职,据他观察,股份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搞股份制的好处在于集中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特别是现阶段需要这种整合。 不同的村实行股份制改革后,发生了分化,张认为,有些具体原因,主要是股份制不完善,农民失去了信心。堤田村的情况,主要是管理不规范,最大的问题是“单据不规范”。但他认为,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对于部分村民质疑的征地合法性问题,他认为“堤田征地批文经得起考验”。 虽然村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但堤田集团的管理却不能因为征地产生的效益而自动解决。堤田村的股份制改革将向何处去,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