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大讲堂 |
|
|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03月20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
作者:
|

|
“纠正施肥误区,维护肥料市场合法经营,是政府要做的首要任务。” |
|
|
“为农民提供服务,保证产品质量,一直是大众公司的宗旨。” |
|
|
“目前,国内湖南、江苏等地的中低品位磷矿和镁矿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大,产品成本较低。” |
|
|
“水稻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下降,难以降低生产成本。” |
|
|
“高含量的肥料不是不好,但不科学合理使用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提高生产成本。” |
|
|
■省土肥总站副站长、研究员曾思坚严查假劣农资,减少无谓损失 当前肥价高企,农民增收困难,作为广东高新技术企业的东莞大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倡导农民科学施肥活动,显示出企业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肥价高,农民负担重,有没有节省施肥的方法?有!如能针对广东作物和土壤情况,纠正当前许多农民施肥误区,以及维护好肥料市场,让农民购买到优质配方的肥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我最近到粤西出差发现,阳春等地部分农民因肥料价格过高,出现弃耕的苗头,或减少种植面积,一个种子经销商反映今春少销了10万斤杂交稻种。其实,农民不必过于悲观,可通过科学施肥,如用测土配方施肥等节省成本增收。此外,目前许多肥料企业农化服务多停留在产品促销上,难以向农民普及科学施肥方法,造成农民对产品使用不了解,造成巨大的浪费。 由于肥价高,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肥料产品,吞噬着农民的血汗钱。部分企业亦不遵纪守法,在包装标识上做文章,欺骗和误导农民,增大了农民用肥成本。今春,广东省农业厅土肥总站将加大监管力度,重点依法查处假冒伪劣和包装标识不规范的产品,减少农民施用假劣化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广东许多肥料生产企业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创新能力较差,产品结构和配方跟不上。因此,今后可在这方面下功夫,根据广东实际生产科学优质的配方产品,帮农民节省肥料。 ■东莞市大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小明“田师傅”钙镁肥经济又实惠 科技创新,一直是东莞市大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追求的目标。为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公司最近推出新一代高分子量多肽聚合物——氨基酸多肽肥料。 氨基酸多肽肥料引领肥料行业在技术上实现进一步跨越,可节肥量20%。氨基酸肽高塔复肥是根据仿生学机理研制开发的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属于活性生物高分子产品,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合成的高分子多肽聚合物,是一种具有长链蛋白质性质的物质,在它的蛋白质链上有很多羧基,链周围含有很多络合基团,与肥料中的金属离子具有极强的螯合作用,能与养分离子结合,加上络合基因的成环性,对养分有极强的富集作用,从而有良好的缓释功能,还可以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达、发育生长、提高作物免疫力、增强抗逆性、改良土壤、减少肥量、减少肥料施用量。 施用大众氨基酸多肽高塔复肥可比施用等量普通肥料蔬菜增产15%-30%,粮食作物增产10%-25%。以水稻为例,使用智能肽肥料比使用普通肥料可使农民增收50元/亩左右。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智能肽增效肥料40公斤大于使用50公斤的普通肥料肥效,有利于农户成本的降低。 尽管公司进入肥料市场六年多,但公司的科研实力与产品质量还是在同行中居前列水平。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使耕地板结,酸性越来越大,致使作物大幅度减产。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在改良土壤酸性、补充土壤中的活性钙和镁方面将会发生非常大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田师傅土壤调理剂的推出填补我国的一项空白。 钙、镁、硅严重缺乏的稻田往往是过去稻田历史上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施用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可减少稻瘟病发生率30%以上。华南地区大部作物种植香蕉、甘蔗、玉米、芒果的旱坡地,钙、镁、硅的缺乏程度比稻田严重,由于缺素造成香蕉甘蔗玉米生长不良,病害增多等现象极其严重。芒果缺乏这些元素致炭疽病和黑斑病极为普遍,导致芒果商品率不足50%,每年造成极大的损失。以上几种作物施用富含活性钙、镁的田师傅土壤调理剂不仅可获增产,更重要的是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品品质,提高档次。番茄施用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后,摘果期明显延长,病害明显减少,果实颜色明显鲜亮,保鲜期明显延长。 我国长江以南约有5333万公顷酸性土壤,如果施用田师土壤调理剂,以每公顷施0.75吨计,需求是4000多万吨,市场前景非常诱人。特别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种肥料价格暴涨飙升。目前,对于只有几百元一吨的“田师傅”钙镁肥,真是难能可贵。 ■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廖宗文开发新资源降低肥料成本 肥价高、农民成本增加根本原因,是复合肥原料价格暴涨。如硫磺去年涨了10倍,拉动了硫酸、磷酸、磷铵、磷肥、硫酸镁等上涨。广东属于无氮肥厂、无磷矿、无钾矿“三无”地区,加上电、煤能源紧缺,产业发展“瓶颈”较大。因此,如何重新定位选择可替代的廉价资源,以及改变传统生产技术,是降低肥料成本的基础。 在2006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课题组提出“磷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工程”重大节约工程,对复合肥企业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传统技术生产复合肥原料以硫酸或磷酸,属于高耗低效产品,水溶、枸溶,追求高水溶性,但是否越高越好呢?硫酸或磷酸能否不用少用呢? 理论和实践上完全可以的。最近几年,华南农业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磷矿粉通过活化剂处理的产品,成本只有水溶态磷铵的30%,虽然水溶态磷铵供磷强度最高,但利用率最低,而活化磷矿粉的利用率和供磷强度属于最佳状态,枸溶态磷肥次之。但由于过去硫酸成本很低,厂家忽略了这种工艺和方法。 同样,传统镁肥生产,是经煅烧成氧化镁,再加硫酸生产硫酸镁;而新技术的高效镁肥生产,镁矿粉加入活化剂,即可形成高效镁肥。目前,这两项技术已引起了国内部分大企业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视,很快就会应用推广。 目前,国内湖南、广西、江苏等地的中低品位磷矿和镁矿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产品成本低,效果好,对降低肥价有重要作用。广东的肥料企业可有针对性地引用生产,满足本地农民用肥市场的需求。 ■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庆施肥精准种稻省钱 目前广东稻区(尤其是潮汕地区)农民多以减少每亩有效插苗数,依靠攻施重氮肥来促使水稻分蘖加快,增加有效穗数,从而获得高产。这一传统的施肥习惯需要彻底改变。水稻过量施肥,不仅使肥料利用率下降,浪费大量肥料,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降低产量和品质,影响食品安全。推广水稻精确计算肥料用量,至少可节省用肥30%以上,合理适量运筹施肥方案,是目前对抗国内肥料高价的有效办法,也是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的最关键技术。 水稻对氮、磷、钾三要素的营养吸收要达到平衡协调,多施肥少吸收也是浪费,高产水稻对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比例为1:0.45:1.2。此外,水稻田间施肥应根据土壤特性、肥力和氮磷钾三要素含量决定,通过农业部推荐的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来确定具体数量。氮肥的精确定量要解决施氮总量的确定,基肥、分蘖肥与穗肥比例的确定以及根据苗情对穗肥施用作合理调节等三个问题。例如:某中迟熟常规稻的目标产量为500公斤/亩,基础产量为300公斤/亩的壤土,则施氮总量(公斤/亩)=(500×1.7/100-300×1.6/100)/0.4=9.25公斤。 在总氮合理的情况下,基蘖肥和穗肥比例,早造为7:3时产量最高,晚造为6:4时产量最高,而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7:3,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量词使用,其比例为6:4,倒4叶露尖时施促花肥,倒2叶露尖时施保花肥。 根据苗情对穗肥施用作合理调节也很重要。群体适宜,叶色正常的田块,可按原定的穗肥总量,分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杨暹不要盲目尊崇进口肥 蔬菜是一种周期短、复种指数高、需肥量大、用肥量也大的作物种类,但是蔬菜也是施肥浪费量最大的作物种类之一。如菜心一年用复合肥达350-450公斤/亩,同时还需要多种有机肥配合,用肥量之高,成本之高,肥料的浪费之高令人震惊。合理地进行蔬菜作物的轮作,实现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通过选择不同作物对养分吸收不同的特点,进行互补吸收,减少肥料的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达到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灵活使用施肥方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如根据蔬菜不同生长期合理应用水、干肥结合施用,可明显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促进蔬菜的生长。同时,科学的施肥应看天、看地、看品种(蔬菜品种和肥料品种)、看时期、看生长状况进行。 正宗的进口肥不是不好,而是使用成本过高,同时进口复合肥多为通用配方,缺乏针对性,也可以说缺乏专用肥。为什么菜农对国产肥不信任?这主要是由于以前国产复合造假过多,导致农民对其失去信心,然而当今很多国产复合肥的质量已达到进口复合肥的水平。从2004-2007年湛江辣椒、惠州出口蔬菜、恩平马钤薯等蔬菜上进行的等量对比试验可知,采用配方施肥(NPK≧32%)的蔬菜产量高于挪威进口复肥(N:P:K=15:15:15)的蔬菜产量。因此,科学地选用肥料非常必要。 高含量的复合肥才是好肥料,这种看法太片面了。高含量的肥料本身不是不好,但不科学合理地使用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提高使用成本,如叶菜类蔬菜苗期使用含有21个氮进口复合肥,这明显是极度浪费和不合理,而且如果氮含量过高还会导致硝酸盐含量超标,直接威胁蔬菜食品安全;另外,有些肥料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有意把肥料中的磷含量提高如N:P:K=13:18:12,但一般的作物特别是蔬菜作物在肥料三要素中对磷的吸收量最少,而且目前蔬菜基地均存在磷过多的现象,这样的高含量肥料是没有实际意义。 同样,菜农贪图便宜,使用劣质复合肥,也是很愚蠢施肥方法。其实,这样可能会更加增加成本,劣质复合肥肯定肥效不足,为了达到生长的要求必然增加肥料使用量,这不但增加人工,而且也直接增加肥料使用成本,得不偿失。很多菜农盲目地以增加施肥量来增加蔬菜的产量,这也是很不科学的。过量地施用化肥,必然造成土壤盐碱化现象加重,土壤结构也越来越差,连作障碍越来越大,病虫害越来越多,年复一年,同一块土地上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就不断下降,蔬菜“光头”现象也就越来越多。这种施肥方法往往适得其反。 □专题撰文:揭育聪 余显茂 周晓凤 高强 贺力波 摄影:周晓凤 余显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