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晓璇
“打通这个热线电话,就像中了五百万一样!”3月19日上午,在本报举办的“与人大代表对话”活动中,一位打通了热线电话的农民激动地说。 接听电话的是全国人大代表、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钟焕清。 从昨天早上8点多起,读者便不停打进电话。10时整,钟焕清踏入南方农村报会议室,立即接听读者来电。此后,来电不断,15个电话使钟焕清难得片刻休息,刚端起的茶杯不得不马上放下。11点35分,由于有紧急公务,钟焕清不得不离开。 信宜的叶先生提到家乡的水利设施亟需修建,目前仍差2万块钱。钟焕清边做笔记,边皱眉头,听完叶先生的话,他以肯定的语气当即表示,他将尽力协调帮助该村筹集资金。接完这个电话后,他叹了口气,说:这件事情我能帮上忙,但到处都有水利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 其实,来电所反映的问题,大都如此——既是个案,又反映了普遍现象。 当佛冈的张先生咨询怎么才能修建村级道路时,钟焕清露出难得一见的喜色:“这个呀,你不用担心,省里已经在搞‘村村通’了……” 在来电中,有人指名要找农村基层的代表,听到钟焕清是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有些迟疑。钟焕清向他们解释:“我也是农村出身,我就是农民,我很关注三农问题,你们完全可以和我交流。”等到钟焕清回答完问题,对方很高兴地说:你确实了解农民的生活。 来自东莞石碣镇的农民陈焕拱,在本报举办的两次“连线人大代表”活动中都来到了报社,直接面对面与人大代表交流。 陈焕拱表示,这种迫切与人大代表交流的心愿,单靠电话满足不了;虽然要一大早从东莞赶过来,他并不嫌麻烦。与他同来的还有东莞两位农民。他们除了想向人大代表反映本村的征地问题,也希望了解到代表从北京带回的党和国家的信息。陈焕拱说:“把基层的问题再与代表做个交流,让人大代表能更清楚地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充当人民群众和政府的桥梁。” “全国人大代表把3月1日在南方农村报中倾听到的农民心声带到北京,回到广东,他们再次与我们农民对话,充分发挥了人民代表的作用。希望今后能多多与人大代表对话。”一位东莞农民作如此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