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焦点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安理会将加强制裁逼朝弃核
禁止出口武器会断绝朝鲜最主要收入来源,半岛局势持续恶化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06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针对朝鲜5月25日进行的核试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日本及韩国经过17天磋商,10日正式向安理会提出制裁朝鲜的决议草案。草案对朝鲜武器出口进行全面禁止,多年来武器出口是朝鲜重要收入来源。
  这一草案在安理会2006年10月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等相关决议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对朝鲜的制裁措施。决议草案全面禁止朝鲜出口武器,禁止朝鲜进口除小武器和轻武器以外的武器;草案规定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检查措施,并要求,各国不仅有义务在各自管辖范围内检查和收缴朝鲜的禁运物品,还可以在公海上对涉嫌装载禁运物品的朝鲜船只进行检查,会员国也有义务让悬挂自己国旗的涉嫌船只接受检查;草案同时在金融方面规定了广泛的措施,防止资金流入朝鲜用于导弹和核武器等活动。
  美国等国此前希望出台一份对朝鲜实施新金融制裁的强制性禁令,包括禁止向朝鲜提供贷款,但不包括用于发展和人道主义目的的贷款。不过,这份草案只呼吁各国政府遵守这一规定。
  安理会成员有可能在本周晚些时候就草案进行表决。在这一草案获得通过后,安理会的一个委员会将会在30天内列出被制裁的个人、企业和商品,安理会随后将对此作出决定。而成员国将在制定决议后的45天内向安理会汇报制裁措施实施情况。联合国秘书长同制裁委员会进行磋商后,将建立由7人组成的专家组,专家组将负责分析每年的对朝制裁履行情况。
  朝鲜对此将作何反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就过去朝鲜的表态看,它对安理会决议强烈抵制,此次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朝鲜针对决议作出较强烈反映。下一步反映预测主要有两个:一是再射导弹。远程导弹或洲际导弹,4月5日被质疑发射过,不太成功,这次估计不会再试;近程导弹在第二次核爆后,它连射了6颗,似乎其他国家没什么反响。近程导弹没有效果,这次可能连续发射一两颗中程导弹,这个技术比较成熟,威胁不到美国,但对日本有现实威胁。还有一个可能选择,它在西海有一个西北分界线,朝鲜不承认该分界线,或在此和韩国发生冲突,这是非常可能出现的。
■各方反应
  中国:对朝制裁决议应适度平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应适度、平衡,要有利于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有利于东北亚和平稳定大局。据报道,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草案规定,各国如认为往返朝鲜的船只装载有违禁货品,有权搜查船只。
美国:强有力可信和恰当的反应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10日表示,决议草案是对朝进行核试验及其后活动的一种强有力、可信和恰当的反应。如果草案通过,安理会要传达的信息是,朝鲜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他们必须付出代价,必须无条件回到谈判进程中来,否则后果严重。
俄罗斯:排除暗示使用武力可能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表示,“这项决议排除了暗示使用武力的可能性。有关检查条款强调尊重国际法和相关国家法律,以及在怀疑船只装有受到禁止的同核与导弹有关的物品时,应提供充足理由对相关船只进行检查。”
■预测
朝可能第三次核试验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一位政府官员11日称,朝鲜可能正准备进行第三次核实验。联合国目前正在考虑对朝鲜5月25日的第二次核试验采取制裁措施。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未提供有关这一评估的具体细节。
  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思11日称,美国决心确保朝鲜为其不断增加的导弹和核威胁面临严重后果。他在听证会对议员们称,奥巴马政府考虑冻结朝鲜的海外银行帐户。
  中央情报局局长里昂-帕内塔11日称,美国情报部门正在密切监视朝鲜,以希望发现或者阻止朝鲜向“愿意出钱的人士或组织”出售核和导弹专业知识和技术。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布鲁塞尔称,没有迹象显示,朝鲜正在准备发起军事行动。但是,朝鲜的行动难以预测,因此他不能排除这一威胁。
■揭秘
朝鲜核实力究竟有多强
  就朝鲜拥有核武器韩国国防部等政府方面的官方评价是,朝鲜至少拥有一到两枚与广岛或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威力相当的核武器。从军事角度来看,朝鲜的核武实力大小主要看是否将核武器加以小型化,使其能够搭载在导弹的弹头上,这也是相关国家所担心的。
  据《朝鲜日报》报道,朝鲜在2003年后抛弃朝美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将1994年查封的废核燃料棒再处理部分、2004—2005年五兆瓦核反应堆再启动后排出的废核燃料棒的再处理部分等加在一起,朝鲜拥有的钚达到40—50公斤。仅这些就足以制造6—10枚核武器。朝鲜9日宣称成功地进行了核试验,大大提高了朝鲜拥有更多核武器可能性。
  路透社援引核不扩散研究中心(CNS)、机密情报资料及专评价等报道说,朝鲜可能拥有最多制造12枚以上核武器所需要的核分裂物质。此前美国华盛顿的核监视机构“科学-国际安全保障研究所”(ISIS)在2004年的报告书中说,朝鲜已拥有2—9枚核武器。
  据悉,朝鲜除钚弹外,从巴基斯坦引进离心分离机等,并正在推进铀浓缩核开发。有人说已拥有铀弹,有的说尚未达到此阶段,众说纷纭。
  从军事角度最为关心的是,朝鲜是否将核武器加以小型化,使其能够搭载在导弹的弹头上。如果利用芦洞导弹、飞毛腿导弹或大浦洞导弹运输核弹头,必需将弹头缩小到一吨以下。
  也有不少人指出朝鲜已经成功完成小型化。被称为“巴基斯坦核开发之父”的卡迪尔汗曾于2004年证言,他于上世纪90年代末亲眼目睹了朝鲜安装于导弹的核弹头,引起轩然大波。美国为了自国的安全问题,就是否核武器小型化尤为关心。
  韩国情报当局曾报告国会称,朝鲜的核武器达到2—3吨,只能搭载在1L-28轰炸机,还很难搭载于导弹,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如果是这样,现阶段的朝鲜尤其对韩国及日本带来威胁。
■分析
对朝制裁很难奏效
  □詹德斌

  制裁朝鲜的目的是迫使朝鲜在无法承受经济和政治压力的情况下,放弃目前的核研发和导弹发射。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之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失败了。因为它不仅未能阻止朝鲜核试验与导弹试验,而且除了在奢侈品的进口方面受到一些影响外,朝鲜方面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当然,制裁朝鲜失败,并不是第1718号决议本身失败,因为无论制裁措施力度有多大,如果不严格执行,都将是一张废纸。在过去3年中,192个联合国成员中只有美国、日本等部分西方国家支持和履行这个决议,但这些国家和朝鲜没有外交关系,也无大额经贸关系,所以制裁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况且,朝鲜本身就是一个被美日制裁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家,练就了一身抗制裁的本领。
  卢武铉政府时期,朝韩关系游离于制裁之外。特别是2007年10月,朝韩两国还举行了第二次首脑会谈,此后一系列经合会谈相继展开,对朝援助也非常活跃。此外,朝鲜对外导弹出口仍在正常进行,武器出口仍然是朝鲜获取外汇的主要手段之一。
  有西方人士认为,如果国际社会希望通过制裁迫使朝鲜屈服,首先需要各国做出准备,应付朝鲜经济崩溃或武力挑衅,因为如果包括中国、韩国和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国家切断对朝经济关系,朝鲜很快就会承受不了。但另一方面,朝鲜经济崩溃或武力挑衅将会给中国、韩国、俄罗斯带来最大的混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美日不仅可以袖手旁观,而且希望趁火打劫,主导东北亚,这也正是对朝没有影响力的美日积极推动制裁,而具备对朝影响力的中俄表示谨慎的根本原因。
  此外,朝鲜核问题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同美日等国推行的敌视朝鲜的政策有根本关系。在无法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朝核问题的情况下,对话显然仍是最有效的手段。也就是说,即使通过了强有力的制裁决议,不管能否迫使朝鲜屈服,但最终还是需要当事者回到谈判桌上。如果美国不放弃敌视和威胁朝鲜的政策,朝核问题仍将陷于一个反复的恶性循环中,使事态进一步恶化。(作者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爆发大规模战争可能性不大
  从核试验到发射各种导弹,战争是否在朝鲜的计划之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军事观察员梁永春分析如下:
  《新闻纵横》:我们看到最近美军在朝鲜半岛地区调动是非常频繁,而且美军也提到,要和朝鲜打一场新形式的常规战争,这个所谓的新形式的常规战争会是怎样的打法?
  梁永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美国不会对朝鲜使用核武器,控制它的战争规模,第二是美军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会充分利用它的技术优势打一场信息化的战争。驻韩美军的总兵力现在不超过3万人,即使调来10个步兵旅,总兵力也不会超过8万,即使加上盟友韩国的军队在兵力上也是处于劣势的,因为朝鲜的兵力达到110万,美军的优势在于它的信息化作战能力,按照美军的五环打击的理论,在战场上首要的打击目标将是对手的首脑机关、指挥中枢,然后是对手的战略目标、重要民用设施,最后才是敌军的有生力量,这种打法和当年的朝鲜战争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说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常规战争,但是由于各方的力量互相制约,实际上朝鲜半岛现在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
  《新闻纵横》:美国并不可能真的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这样的军事部署背后有什么样的战略目的?
  梁永春:美国政府的这些军事部署,有三层的考虑,首先是对朝鲜施加军事压力,遏制朝鲜的军事威胁和可能进行的军事冒险;第二是通过加强军事部署,更牢固控制日本和韩国。因为在朝鲜核试验之后,日本一直扬言要重整军备,甚至也要拥有核武器,这个现象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美军迅速加强部署,同时要给日本和韩国提供核保护伞,这样就打消了日本加强武装的借口;美军的第三个目的借机强化美国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这次美军增调的一些部队,以后很可能留下来不走了。
  □本报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世界新闻报》、《新闻纵横》报道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